\操他娘的!\
\城里人欺负到咱苏家头上了?\
\干他丫的!\
就在这时,一阵尖锐的女声从人群外传来。
\都让开!\
王桂香带着二十多个妇女气势汹汹地冲进打谷场,每人胳膊上都挎着个包袱。
\苏建军!\
王桂香一把揪住丈夫的耳朵。
\这么大的事不告诉我?要不是李婶听见广播,我还蒙在鼓里呢!\
苏建军疼得龇牙咧嘴。
\哎哟,媳妇,我这不是着急嘛...\
\着急个屁!\
王桂香松开手,转身对妇女们一挥手。
\姐妹们,把干粮发下去!\
她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塞给苏建军。
\这是咱家攒的五十块钱,带上,万一用得着。\
苏建军愣住了。
\媳妇,你...\
\你什么你!\
王桂香眼睛一瞪,虽然嘴上不饶人,但眼圈已经红了。
\虽然老大家的孩子不懂事,但那也是咱老苏家的种!城里人敢动他,就是打咱们全村的脸!\
她突然提高嗓门。
\苏建国家那几个不争气的,回来再收拾他们!\
妇女们迅速将热乎的烙饼、煮鸡蛋分发给男人们。
王桂香一边发一边骂。
\苏建国这个没用的,自己儿子都护不住!老爷子那么大岁数了还得操心...都说城里好,现在好了吧。\
但她手上的动作却一点不慢,把最好的干粮都塞给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
老支书数了数人数,点点头。
\差不多了,咱们...\
\等等!\
王桂香突然喊道。
\我也要去!\
苏建军皱眉。
\你去干啥?女人家家的...\
\放你娘的屁!\
王桂香一把拽住苏建军的脖子。
\苏家的媳妇就不是苏家人了?明德那孩子小时候我还喂过他奶呢!\
她转身对妇女们喊道。
\姐妹们,愿意跟我进城的举手!\
二十多个妇女齐刷刷举起手,七嘴八舌地嚷着要一起去。
苏建军急了。
\胡闹!你们去了能干啥?\
\干啥?\
王桂香冷笑一声。
\女子能顶半边天,你忘了?\
她从包袱里抽出一把锋利的剪刀。
\再说了,老娘当年也是民兵连的,真打起来谁怕谁?\
老支书见状,叹了口气。
\建军啊,让桂香她们去吧。城里不比乡下,有个女人照应也好。\
苏建军还想说什么,王桂香已经一屁股坐上了打头的牛车。
\少废话,赶紧出发!再磨蹭天都黑了!\
太阳完全升起时,苏家屯的队伍已经浩浩荡荡出发了。
十二辆牛车打头,后面跟着十多辆自行车,再后面是步行的人群,男女老少加起来足有一百五十多号人。
尘土飞扬中,不知谁起了个头,众人唱起了当年打鬼子时的民兵小调,歌声惊起了路边稻田里的白鹭。
打头的牛车上,苏建军脸色阴沉如水。
王桂香坐在他旁边,从包袱里掏出针线,开始缝制一面简易的白布横幅。
\你这是干啥?\
苏建军问。
王桂香头也不抬。
\这你都不懂?写标语啊,到了城里好举着。\
她咬断线头,展开白布,上面用红布条缝着\血债血偿\四个大字。
苏建军倒吸一口冷气。
\媳妇,这...\
\咋了?\
王桂香冷笑。
\他们敢打人,就别怕咱们讨说法!\
队伍最前面,几个半大小子举着用床单临时做的横幅,上面用锅底灰写着\严惩凶手还我公道\。
老支书坐在牛车上,不时回头张望,确保没人掉队。
当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经过沿途村庄时,路边的村民都惊呆了。
有人认出了苏家屯的人,赶紧跑回家报信。
不到半天,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了——苏家屯全村出动,要去城里讨公道!
下午三点。
苏老爷子站在城门外的大槐树下,身板挺得笔直,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熨得一丝不苟,胸前的军功章在夕阳下闪着微光。
他眯起眼睛,望向远处尘土飞扬的土路。
“来了。“
老爷子低声说道,嘴角微微上扬。
远处的地平线上,一队牛车缓缓驶来,打头的牛车上,一面白布横幅迎风招展,上面“血债血偿“四个血红大字触目惊心。
尘土中隐约可见黑压压的人群,锄头、铁锹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光。
“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