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珍端着一盘刚出锅的豆腐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放在院子中央的石桌上。
“爸,您尝尝!“
她骄傲地说、
“这可是我今早刚做的!“
苏建国拿起筷子夹了一块。
豆腐洁白细腻,入口即化,带着浓郁的豆香。
“嗯,不错。“
他点点头,看着小女儿期待的眼神,又补充道、
“确实进步很大。“
苏玉珍高兴得眼睛都眯成了月牙,转身又跑回厨房帮忙去了。
不一会儿,饭菜都上了桌。
红烧鱼、青椒炒肉、凉拌黄瓜,还有苏玉珍现在最拿手的菜香葱拌豆腐。
王秀兰给每人盛了满满一碗米饭,一家人围坐在石桌旁,久违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妈,您多吃点鱼。“
苏玉芬给母亲夹了一大块鱼肉。
“补补身子。“
王秀兰笑着点头,却先给丈夫夹了一筷子。
“当家的这些天最辛苦,多吃点。“
苏建国看着妻子和女儿们互相夹菜的样子,心里暖暖的。
他尝了一口苏玉珍做的豆腐,确实比以前进步不少,不由得又夸了一句。
“玉珍这豆腐做得真不错。“
苏玉珍得意地扬起下巴。
“那当然!我现在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磨豆子,街坊都说我勤快呢!“
“对了,那个叫李红梅还经常来买呢。“
苏玉珍傲娇道。
“说我做得豆腐最好吃了。“
听到李红梅的名字,苏建国夹菜的手微微一顿。
他状似随意地问道。
“你们觉得李红梅这个人怎么样?“
“李姐人可好了!“
苏玉珍第一个回答。
“我有几次偷懒不想送豆腐,都是她叫人过来取的。她还总夸我豆腐做得好呢!“
苏玉芬也点头。
“李红梅办事麻利,性格也好,店里的人都服她。爸您不在的这段时间,她把一号店打理得也井井有条。“
王秀兰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角。
“是啊,那姑娘挺懂事的,见了我总是'阿姨长阿姨短'的,可会来事了。“
苏建国听着家人们对李红梅的一致好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如果李红梅真如张美丽所说,私吞报损蔬菜的钱,那这表面的乖巧懂事就太可怕了。
他低头扒了两口饭,掩饰住脸上的异样。
“爸,您怎么突然问起李红梅了?“
苏玉芬敏锐地察觉到父亲的异常。
苏建国摇摇头。
“没什么,就是随便问问。毕竟我不在的时候,都是她在管店。“
“您放心好了。“
苏玉芬笑着说。
“我特地去看过账本,李红梅真的很负责,账目记得清清楚楚,连一分钱的出入都没有。“
这句话像一根刺,扎在苏建国心上。
账面上当然看不出问题,因为问题出在账外。
他勉强笑了笑。
“那就好。“
。。。
时间来到第二天。
清晨的阳光洒在通往苏家屯的土路上。
苏建国正骑着自行车飞速前行。
抵达苏家屯不远处。
他眯起眼睛望向远处,后山上整齐排列的白色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像一片连绵的云海。
“变化真大啊...“
苏建国喃喃自语,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去年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如今已经成了规模可观的蔬菜基地。
自行车拐进村口,几个正在玩耍的孩子认出了他,立刻欢呼着跑过来。
“苏爷爷!苏爷爷来了!“
苏建国笑着从口袋里摸出几颗水果糖分给他们,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跑开了。
他推着自行车继续前行,不时有村民向他打招呼,眼中满是敬意。
“建国回来啦?“
“苏老板,大棚里的黄瓜长得可好了!“
“多亏了您,我儿子现在一个月能挣一百多呢!“
苏建国一一回应,脚步不停。
他远远看见弟弟苏建军正在水库边指挥几个工人调整灌溉管道,便加快脚步走了过去。
“建军!“
苏建军闻声回头,黝黑的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他大步跑了过来,一把抱住哥哥。
“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苏建国拍了拍弟弟结实的后背,仔细打量着他。
半个月不见,苏建军晒得更黑了,但精神头十足。
“昨天刚回四九城,今天一早就过来了。“
苏建国说着,目光扫向周围忙碌的工人和整齐的大棚。
“怎么样,还顺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