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之挟太后以令天子 > 第8章 尊为相父

第8章 尊为相父

    翌日,天色微明,晨钟暮鼓之声响彻洛阳。
    崇德殿内,金殿森然,香炉中青烟袅袅。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分列两侧,气氛庄严肃穆,却又暗流涌动。
    董卓一身玄色朝服,昂然立于百官之首,神色自若。
    而在那高高的御座上,少帝刘辩面色苍白。
    宽大的龙袍穿在他瘦削的身上,显得有些空荡。
    他身后的珠帘之后,隐约可见何太后凤冠霞帔的轮廓。
    当值宦官展开一卷黄绸诏书,用其尖细的嗓音高声宣读。
    “……朕承皇天之眷命,惟国步维艰,赖前将军董卓戡乱定倾之功,宜进元辅以安社稷……”
    “……兹册封前将军董卓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
    “……授黄钺,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朕冲龄嗣位,德薄任重。朕以父礼事相国董卓,尊号曰「相父」……”
    当最后“相父”两个字落下时。
    整个崇德殿如同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的平静湖面,瞬间炸开了锅!
    “相父?这……这如何使得!”
    “荒唐!简直是闻所未闻的荒唐事!”
    “董卓一介武夫,何德何能,竟敢为天子父!”
    群臣哗然,议论之声嗡嗡作响。
    太傅袁隗双目微眯,抚着胡须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阴鸷之色。
    河南尹王允、司徒黄琬、司空杨彪等一众保皇派老臣。
    更是气得脸色铁青,浑身发抖,正欲出列死谏。
    然而,还未等他们开口,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第一个站了出来。
    侍御史,蔡邕。
    他越众而出,对着御座躬身一揖,声色俱厉地高声道:
    “陛下!太后!万万不可!”
    “董仲颖虽有清君侧之功,但其终究是一介西凉武夫!”
    “骤登相国高位已是旷古殊荣,岂能再受‘相父’之尊?”
    “此举有违祖制,乱了纲常,必为天下人所耻笑啊!”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都愣住了。
    蔡邕可是董卓亲自请回朝中的名士,素来与董卓亲近。
    今日怎么反倒成了第一个发难的人?
    原本准备慷慨陈词的王允等人都顿住了脚步。
    他们想说的话,全被蔡邕抢先说了。
    董卓站在那里,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义愤填膺的蔡邕。
    心中冷笑。
    好家伙,不愧是当世大儒!
    这演技,不去唱戏都屈才了。
    与其让那些真正的反对者发难,把场面弄得不可收拾。
    不如让自己的“托儿”先开第一枪。
    这样,话语权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果然,蔡邕话音刚落。
    御座后方的珠帘内,便传来了一个雍容而又带着疲惫的女声。
    是何太后。
    “国步艰难,神器未安……”
    太后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她将那份早已准备好的懿旨,用一种哀婉而又坚定的语气,缓缓道来。
    从“阉竖乱政”到“强藩环伺”……
    从“董卓入京畿扫清宫禁”到“再造乾坤之功”……
    从“陛下冲龄未谙治体”再到“为固国本,安宗庙”……
    整篇懿旨,字字泣血,句句恳切。
    将册封董卓为相父这件事,从一件权臣逼宫的丑闻,
    描绘成了一位忧心忡忡的母亲,为了年幼的儿子和风雨飘摇的江山,不得不托庇于国之柱石的无奈之举。
    “……望相父念哀家托付之重,视陛下如己出,尽心辅弼。”
    “俾我汉室危而复安,则天下幸甚,宗庙幸甚!”
    当最后一句落下,殿内一片死寂。
    蔡邕听完,脸上现出挣扎、感悟、最终释然的复杂神情。
    他对着珠帘方向长揖及地,悲声道:
    “原来太后与陛下竟有如此深意,是臣愚钝了!”
    “为江山社稷计,臣……附议!”
    说完,他默默退回了班列。
    这一手回马枪,把所有人都看傻了。
    王允气得嘴唇哆嗦,正要上前一步,继续力争,可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
    “太……太后深谋远虑,臣……臣亦附议……”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懵了!
    他想说的明明不是这个!
    紧接着,黄琬、杨彪等一众保皇派大臣,仿佛中了邪一般。
    他们心中明明是万般抗拒,可说出口的话。
    却都变成了“臣附议”、“臣等无异议”。
    这正是系统派系支持度的恐怖之处。
    那40的支持度,虽不足以让他们心悦诚服。
    却足以在关键时刻,扭曲他们的言行,让他们做出违背本心之事!
    眼看大势已去,御座上的刘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