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清末的法师 > 第171章 赵先生大才

第171章 赵先生大才


    待刘佳慧离开。
    英华马上拿出纸笔,奋笔疾书,撰写最新的新闻通稿。
    此时他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很快写完,交给编辑:“这则通稿立刻插进下一期报纸,这种好人好事一定要报道!”
    ……
    这不巧了么,新一期《大公报》马上要付梓刊印,他才写完的文章立即就上了报,在天津散播。
    《大公报》:先有鹿岗镇保险队守土尽功,后有鹿岗镇慈善会十万火急赶赴香港救灾。而各地官府颓败丛生,挥霍甚夥。裁减赈济经费,以挪为他用,比之饮鸩,尤为危险。更有甚者,截留赈灾之款以盈私库。国家库款万绌,外债日多,险象日现,几濒于危……
    英华也并非夸大其词,这几年连年灾祸不断,堪比元末和明末的天灾人祸,让清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风调雨顺的时候,那些生在百姓中的蛀虫吸血,或许造成的影响不大。
    但现在还那么干,却加剧了各地的反抗,起义屡屡失败,可起义又如野火燎原春风一吹便又生。
    鹿岗镇慈善会前往港岛赈灾的新闻见报,很受社会各界关注。
    尤其英华详细的说明了鹿岗镇慈善会合理而先进的结构和制度。
    其实这些制度一点也不新鲜,每个国家都会设立监督机构。
    但能把这些制度,归纳总结后,用在商业或者非盈利性质机构中,鹿岗镇慈善会算是开了先河。
    比如现在的商人,可能也懂得这些道理,也能做到行之有效的管理几十数百人。
    但有这种能力的,一般都是靠着自己才能上位,人走茶凉,人亡政息。
    慈善会完善的制度却保证了铁打的慈善会,流水的兵。
    谁来都是这个规矩,照办就行。
    这效率就高了不止一筹。
    在很多撰稿人大受启发,想要引而申之的时候,赵传薪一行人已然乘船南下。
    一路无话,到了上海。
    刘宝贵,刘佳慧,高丽等一干人,带着英华这些社会各界的人士乘坐客船。
    赵传薪则乘坐载着粮食的货船。
    有了天津的前车之鉴,他担心跟着他其他人会遭受无妄之灾。
    下了船以后,英华总算如愿以偿,见到了赵传薪的真身。
    他上前两步:“赵先生,久仰大名了,没想到你这般年轻。”
    上下打量,果然一表人才!
    只能说,他对赵传薪的了解还是过于片面。
    待得刘佳慧介绍以后,赵传薪和英华握了握手:“幸会幸会,有时候我也苦恼自己怎么就不会变老呢?
    敛之先生也很年轻,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五十岁的人。”
    英华破防:“赵先生,我今年才三十九岁!”
    这让赵传薪很尴尬,他讪笑:“一样,都一样的,不要在乎这些细节。”
    英华很无语。
    这和他预想中的见面场景,非常不一样。
    面前这年轻人,看着吊儿郎当的,皮囊不错,气质却不像好人呢?
    鹿岗镇诸人自然知道赵传薪就这性格,无论到哪或者面对谁,他就是他,怕是这辈子也改不掉了。
    于是刘佳慧牵头,赶紧和英华说话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等出了港口走了一段路,轮到赵传薪懵了。
    一个老太太噗通一下给他跪下,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