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铭也注意到了她的存在,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小姑娘还挺有趣的。”
齐学清连忙说道:“她可是专程过来听范老师的课。”
范铭有些惊讶,原本以为胡小草是在等人,又或者其他事情所以没有离开,不曾想竟然专程过来听他的课,他的目光变得慈祥和蔼起来。
他上前一步道:“小朋友,已经下课了哦。”
胡小草惊醒,缓缓睁开眼睛,恍若琉璃般剔透的眼眸让范铭心神有些恍惚,总感觉眼前的女孩有种特别的气质。
出尘且又孤傲,不似人间。
胡小草眨了眨眼,从刚才的玄妙感觉中醒来。
感受着体内紫气的变化,她不知道自己获得了怎样的提升。
只是没有想到,一次听课而已,竟然感受到了似乎与山神有关的事情。
胡小草虽然年纪不大,但心智很成熟,脸上不漏声色,反而问道,“老师你下次公开课是什么时候?”
听到这话,范铭不由得有些好奇之心,“这堂课的内容你能够听懂多少?”
胡小草谦虚道:“能够听懂大半吧。”
实际上她全部都能够听懂,只是不想太过引人注目,即便如此,这样的程度也非常厉害。
齐学清忍不住暗自咂舌,佩服胡小草的聪慧,换做是他这个年纪,别说听懂一半,就跟听天说似的,完全不知所云。
看着胡小草真诚的脸庞,不知为何,范铭就觉得眼前的女孩并没有说谎,因为那双眼睛太过清澈,并没有浸染世事的俗气。
范铭的目光变得更为慈祥和蔼,看待胡小草的目光就像是看待自家的晚辈。
“你对这些很感兴趣吗?”
胡小草点了点头,似乎想到了什么,“因为一位长辈的影响,所以我很喜欢历史古文这些。”
本来她想说山神爷爷的,可是考虑到还有外人在场,所以胡小草改了个说法。
如今她长大了,也不像小时候那样懵懂无知,明白了许多道理。
在外面的时候,胡小草从来不会特意提到山神,还有龙源山曾经发生的事情,就连学校里面最好的朋友,她都守口如瓶,没有告诉过。
范铭揉了揉她的脑袋,“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能有这样的兴趣爱好很不错。”
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原因,胡小草想要弄懂那些古文当中的内容还有含意,其目的只是单纯的想要修行!
范铭见胡小草谈吐不凡,说话条理清晰,心中更为喜爱,“刚刚我们在课堂上谈论李白,你对他又有何见解。”
胡小草沉吟片刻道:“李白想要成为的是苏秦、张仪那样的无双国士,最想要的是现世功名,可惜这些都注定他的一生是不合时宜的。”
和先前那些学生大肆夸赞的话语不同,胡小草的评价不算褒奖也不算贬义,措辞之间透露着一股浓重的惋惜。
这倒是引起了范铭的兴趣。
要知道李白的随性洒脱,明明是文人,身上却充满了侠客的气质,手执一柄长剑行走在大唐盛世,寒剑一出,带着气吞八方的豪气,写下了无比壮丽的诗篇。
这样的举动在当世特立独行,却被后世冠以奇才之名,也是现代无数追风少年心中的崇拜对象。
由于外界诸多光环加深,导致后世对李白有多层滤镜,像胡小草这样的评价并不多,却是独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
“《与韩荆州书》有记载: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用后世的角度来看这是李白给当朝高官韩朝宗求职信,显然过于直白,且政治不成熟,但进取之心难以掩饰。”
少年时代居于蜀中,蜀山的奇峰秀丽、青城峨眉的道教风气,让李白的性格中有浪漫游侠和隐逸倾向。
从《侠客行》便能够看出一二,李白崇拜的是朱亥、侯赢那样的大梁城国士,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即使这二人仅是市井之徒。
战乱纷争的年代还好,至少还能体现君王礼贤下士,慧眼识珠,还能够成为一段佳话,但是盛唐不需要无双国士,这样的身份和形象会掩盖君主的光芒。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首《忆秦娥》也许最能体现李白的心情吧。”
咸阳古道上隔绝的声音是什么呢?
也许就是是昨日的那个国士的时代之音,苏秦、张仪、季布、魏公子、朱亥、等等,那些建立了功名的国士,统统不复存在,也注定李白的理想抱负无法施展。
眼前只剩下西风残照,将李白的衣袍吹的猎猎作响。
胡小草见解独到,言语之间诗词信手拈来,可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听的范铭还有齐学清瞠目结舌,可见刚才她说的话并非空穴来风。
范铭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若是你现在读大学的话,我必定要把你收做关门弟子的。”
齐学清也是颇为感叹,眼前女孩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