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丽权臣的卖国行径

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丽权臣的卖国行径

    此言一出。
    朱标顿时屏住呼吸,立马便心领神会,而后郑重点了点头。
    “是,父皇。”
    “儿臣明白。”
    话落。
    朱元璋忐忑的重新坐了回去,大口大口的灌着茶水,却还是觉得口干舌燥,挥了挥手驱赶道:
    “回吧,这里没你什么事了,早点准备林先生安排你的事情。”
    “好好干,别给林先生丢脸。”
    朱标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毕恭毕敬行了一个大礼,紧接着匆匆离开大殿。
    待太子的脚步声渐行渐远。
    再次归于沉寂。
    “妹子。”
    朱元璋忍不住激动道:“以你之见,林先生有没有可能,真的是仙人轮回转世”
    “存粹下凡渡劫来了”
    “倘若林先生真的是仙人下凡,那咱大明不久彻底妥了!”
    闻听此言。
    马皇后无可奈何摇了摇头,纠结了少顷,没有发表看法,默默给他杯子伱添了些茶水。
    “你问我,我问谁去”
    朱元璋:“!!!”
    见夫人不爱搭理自己他也没再自讨无趣,无声叹了一口气,转而道:
    “罢了,明天咱抽时间再去找先生请教。”
    “嗯,这样,妹子你帮咱把《道德经》取过来,咱好好的评一下。”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也不能一问三不知呀。”
    “你说对吧”
    岂料,马皇后根本不给面子,自顾自的敛容起身,在乎外面的奴婢进来。
    “本宫乏了,随本宫回去。”
    “别打搅陛下处理国事。”
    朱元璋见状,额头上黑线又多那几条,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气不打一处来。
    “嘿,你这婆娘,咱还没问你,你不在宫里待着,一个人跑去偷听干啥》”
    声音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一点回应。
    马皇后在他错愕的目光中,大摇大摆的走出了御书房。
    朱元璋:“”
    ……
    翌日。
    朝阳初升。
    朱元璋准时坐在龙椅上,接受了群臣朝拜。
    他本打算今天上完早朝,便早早去夫子庙那里听课。
    就在他准备询问可有本奏时。
    礼部侍郎杨魁突然出列道:
    “陛下,河南西北部已有近两月位下雨了。”
    “如今正是谷物抽穗之际,若是水分不足,必然会影响下半年的收成。”
    “臣请陛下早些在江南收购粮食,然后调往中原之地设立常平仓,免得大灾爆发之后,百姓因为肚饿之苦,被有心人蛊惑啊。”
    与其他朝代不同,大明一般哪里出了民乱。
    将其平复指挥,官吏非但得不到升迁,反而还会被追责。
    为了避免中原之地的同窗倒霉。
    杨魁故意夸大了些许,河南部分地区的旱灾情况。
    想引起朱元璋的重视,将同僚乌纱帽的可能性,直接扼杀在萌芽之中。
    “收购粮食之事,朕允了。”
    朱元璋之前听过林澈讲过河南的旱情。
    他对杨魁的话也不怎么意外。
    便向户部尚书傅友文吩咐道:“傅爱卿,收购粮食之事,就交予你来办理了。”
    “朕希望今年中原之地,不要因为灾情饿死一个百姓。”
    傅友文对此自然点头称是。
    而且还非常配合的加了一句:
    “陛下,臣唯恐大明之外,也有遭遇旱情的地方。”
    “为了避免奸商将大明的粮食,运到外面牟利,臣请严查粮食售卖之事!”
    朱元璋稍作迟疑的考虑一下。
    随即道:“理应如此,在我大明灾情未消除之前,一粒米都不允许离开大明的边境,否则将以谋逆论处。”
    如此之重的惩处,引得朝臣们不禁有些哗然。
    不过,他们也能理解朱元璋的想法。
    如今大明虽然有了化肥,但还未推广开来。
    再加上以往湖广、江南之地天下粮仓,诸多良田都变成了桑田。
    若是出现会引发饥荒的灾情。
    想要不闹出乱子,就得用重典来控制粮食的走向。
    杨魁对于朱元璋这么简单,就应下了问题上奏之事,心中有些意外。
    之事当了这么多年官的惯性。
    让他在朱元璋话音落下后,直接跪下谢恩:
    “陛下此举真是爱民如子,臣替中原之地的百姓,谢过陛下的隆恩。”
    朱元璋回了几句客套话,就将此事简单揭过了。
    所有一切,都好心是正常的臣子上奏,陛下考虑过后应允的常规情况。
    没有任何人们发现,其中不对劲的地方。
    倒是几个家里良田众多的朝臣。
    还在琢磨着要不要,在朝廷大肆收购粮食之日。
    来个奇货可居,到时候狠狠赚上一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