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368章 独属于大明 的盛世

第368章 独属于大明 的盛世

    第368章独属于大明的盛世
    朱樉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不解的问道:“先生,若是耕地的人不够了,广种薄收倒也能维持一定的粮食产出。”
    “可这样肯定是与精耕细作有区别的,怎么可能不影响到赋税”
    对于林澈提出的官吏贪赃问题,朱樉觉得完全是天方夜谭。
    种田百姓的多寡,根本不可能扭转这些人的作恶之心。
    搞不好粮食减产之后,留在家乡种田的百姓,会被施以更繁重的劳作。
    用他们的汗水,将减少的粮食补回来。
    “都说了多少次了,在军事之外的事情上,多用点心思。”
    “还有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要老是钻牛角尖。”
    林澈被朱樉的反问,搞得有些无语。
    他用食指轻轻敲了敲桌子,道:“我怕之前不是说过吗遏制底层贪官污吏与化肥改变社会格局的问题,是有很大的关联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哪怕从精耕细作,退回到粗耕粗种。”
    “在有了化肥的加持下,粮食的产量也不会降低多少。”
    在土地产出不变的情况下,越多的人进入工厂和移民。
    留在乡间种田的百姓,就越是显得弥足珍贵。
    朱樉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激动的说道:“先生,我懂了,天下的田亩和承载力,虽然都是有限的。”
    “但要是百姓的人数,低于田亩的上限,那么就会出现地多人少的局面。”
    “地主乡绅们想要种田,就得切着留下来的百姓,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百姓求着地主老爷们当佃户。”
    都不用林澈仔细讲述,化肥在民间推广开来后。
    乡间地头社会格局如何变化。
    朱樉就已经根据林澈之前的课程,推广出了化肥推广之后,百姓的日子恐怕不会比现在好多少。
    毕竟,地主士绅的贪婪,都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唯一的好处,便是使用化肥之后。
    不用再像伺候亲爹一样,日以继夜的伺候庄稼。
    就能得到不错的收成。
    如此,便可以如林澈说的那样,将更多的人送进工厂,和移民到海外了。
    “我说的没错吧,你小子别只将脑筋都放在军事上,就能想明白很多的问题。”
    林澈听到朱樉的分析,给出了一个很高的评价。
    他咳了一声道:“正如你所说,只有百姓有了,除去种田之外,保证自己不饿死的途径。”
    “才能有和地主乡绅们,讨价还价的权利,而不是只能任人宰割。”
    “而底层的官吏,若不是因为收税之事丢掉乌纱帽,就不会对百姓盘剥太多。”
    “不然人家直接撂挑子进工厂,亦或是加入移民队伍。”
    “那老爷们的田地没人种了,到时候倒霉的还是他们自己。”
    林澈很清楚,在封建时代想让底层官吏,不与士绅地主同流合污欺负百姓。
    基本上都是当地百姓武德充沛,让这些蛀虫们不敢妄动而已。
    除此之外,想要遏制他妈的贪婪。
    就只有增加百姓的选择,降低土地一条路可以走。
    毕竟在许多乱世平定的初年。
    因为人少地多的缘故,乡绅地主得求着佃户耕田。
    否则他们祖祖辈辈坑蒙拐骗来的土地。
    就要变成没人种的荒地了。
    由于劳动力稀缺,以至于佃户的地位,在短时间内得以提升。
    有的身子都能跟地主乡绅,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
    这也是许多人吹嘘的,地主都是好人的明证之一。
    只可惜,这种和睦的情况,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等到人口滋生,乡间再次出现人多地少的情况后。
    就又会变成佃户求着地主老爷种地了。
    如今林澈提出去工厂做工,与移民良策。
    就是要将只有在乱世平定后,百姓才会过上的好日子,强行提前数百年,再次在乡野只见重现。
    ……
    隔壁密室内。
    太子朱标默默的记下林澈的话后,不禁感叹道:“林先生,看问题总是这么透彻。”
    “我大明的士绅地主,对于土地的渴望几乎是无极限的。”
    “所以不论是检举,还是派都尉府检校监督底层官吏,都无法完全解决百姓受到欺压的问题。”
    “唯有主动减少种地的人口,使得大明再次出现人少地多的情况,都无需朝廷再费心费力,百姓的日子自己就好过了。”
    面对这种另辟蹊径的计策。
    朱元璋总算彻底明白了,林澈之前宣讲的,工厂对大明的重要性了。
    如果能在大明各地,修满纺织、化肥、白砂糖厂之类的工厂。
    在海外开拓无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殖民地…
    天下的士绅们,对待百姓的态度,必然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大明也会变成人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