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 第242章 收买人心?假小人,真君子

第242章 收买人心?假小人,真君子

做了许多有利百姓的事情。
    成为太子之后李世民做了什么。
    六月初八成为太子,之后李世民便放掉了宫廷花园中所豢养的各种鹰犬,以及奇珍异兽。
    而且他还宣布停止收取各方所进贡的奇珍异宝。
    最关键的是,李世民提出了之后大唐的治政观念:崇尚简要严肃,于是文武百官,天下人大喜。
    做完这些之后,李世民一刻也没停歇,接着又命令百官各个呈上封章奏事,内容主要便是让各官员详细陈述安定人心治国的关键。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世民成为太子之后的前两把火烧的都很旺。
    短短五天之后,他又做出了另外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甚至是历朝历代都十分罕见的决定!
    成为太子之后的第五天,也就是六月十三日。
    李世民发布命令命令道:“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
    “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
    意思简单明了,看上去只是说不需要避讳皇帝的名字,其实就是在宣布自己宽容大度,虚心接受各方意见!
    你看,我连自己的名字和老爹的名字都不需要天下人避讳了,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我的宽容大度吗。
    这也是在变相的透露出自己并不在乎天下人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
    李世民很狂,也很自信。
    我就是这么干了,而且我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说,甚至不在乎历史典籍当中对人名的避讳。
    因为李世民十分自信,自信自己做的并不会比前任太子差,也不会比自己的老爹更差。
    他一定会比他们两个好,而且要好上许多。
    如此一来,天下人自然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至于之后的更改制度,撤销天策府等,其实就是在收拢权利,重新分配利益罢了。
    那些反倒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了。
    李世民成为太子之后,天下的改变不可谓不大,各方面也都在欣欣向荣的发展。
    即便是全程围观了事情前后起因的秦天也不得不承认,李世民此人,的确是称得上千古名君。
    他的施政手段,对权利斗争的敏锐嗅觉,都让他在整治朝堂的时候无往不利。
    ……
    “这天下,当真是越变越好了。”孙思邈感慨道。
    此前恰逢玄武门之变,孙思邈不得已在城外等待了足足七日才被允许进城。
    进城之后他便在京城租了一处宅邸,开了一家医馆。
    孙思邈的医馆距离秦天并不远,也就只有几步路的功夫,因此孙思邈时常跑到秦天这里讨教。
    说是讨教,其实更多的还是闲聊,消磨时光罢了。
    如今天下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孙思邈哪有心思研究学问。
    他不在乎皇位上坐着的是什么人,但他在乎皇位上的君主会给这天下的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那自然是极好的,可若是君主残暴不仁,那天下的百姓可就有苦头吃了。
    看那李世民之前的所作所为,孙思邈十分担心,他觉得能够做出杀害兄长这种事情的人,肯定不是什么圣明的君主。
    但李世民即位之后的一系列措施,让他逐渐改变了对李世民的看法。
    而这其中最出名,也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便是李世民赦免魏徵一事了。
    魏徵是李建成的幕僚,早在许久之前,魏徵便劝说李建成将李世民调去其他地方,或者是干脆直接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在听闻此事之后,便将魏徵叫来询问:“你为何要离间我们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
    周围人一听李世民这么问,顿时纷纷替魏徵捏了一把冷汗。
    这摆明了就是要找事,置对方与死地啊!
    换做其他人估计这会已经汗流浃背,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魏徵倒好:“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
    魏徵是个直性子的人,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不是那种会曲意逢合之人。
    但同时他也有着极为敏锐的政治嗅觉。
    如果李世民真的想处死他,或者是找他麻烦,其实根本没必要把他专门叫到身前来。
    像他这种小角色,随手让人安排一个名头处死在狱中,根本不会有任何人有反对的意见。
    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那李世民把自己叫过来是为什么?
    说白了,无非就是为了收买人心罢了。
    于是魏徵才说出了那番话。
    知道归知道,但能真的能理直气壮的说出这番话的人,还是少数。
    谁知道自己的猜测到底是不是对的,万一太子有其他想法呢?
    可偏偏魏徵就这么说了,不仅这么说了,而且还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李世民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是哈哈大笑,进而将其赦免,纳为幕僚,甚至给了主簿的官位。
    众人听闻顿时羡慕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