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240章 坑逼和奸商

第240章 坑逼和奸商

    第240章坑逼和奸商
    “我不管,多少钱你要分我一半!”
    “我找来的买卖,凭什么分你!”
    “这房子有我一半!”
    “……晦气!呐呐,给你五块。”
    “当我三岁小孩呢?就伱那副黑心肠,十多个人,一天才收十块钱?”
    “玛德,不信你去问哪!”
    傍晚,楼下火力正旺,李建昆躺在二楼一间房里,乐得当成戏来听,毕竟长夜漫漫呀。
    熊大熊二这对兄弟,虽然同名同姓,但远不如森林里的那两头畜生相亲相爱。
    一夜无话。
    隔日。
    晨光熹微,清晨时分一向是中英街界碑处最繁忙的时候,新界沙头角的居民扎堆过来排队,准备入场去内地买菜。
    有些是普通人家日常采买。
    有些是菜贩子批发商。
    平日里很冷酷的阿sir,今天竟然格外好说话,检验完通行证后,不忘好心提醒一句。
    “过去那边,尽量把手上的港币换成人民币,反正你们每天都要用。”
    “怎么了阿sir?”
    “信贷危机来了,港币要大跌。”
    “什么?!”
    每一个被“好心”提醒过港城居民,无一不大惊失色,这可是跟他们的身家财产息息相关的大事。
    怎能不重视?
    这番“提醒话术”自然来自李建昆,实际上他还真不是瞎说,因此并不担心聪明人去咂摸。
    眼下是港币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之一。
    在1972年之前,港币一直以英镑为锚,称之为“英镑汇兑本位制”,采用的是固定汇率制和货币发行合二为一的机制。
    说白了,英镑怎么变,港币就得跟着怎么变。而英镑在这个时期还是很坚挺的,因此港币一直很稳定。
    但时年6月,随着以大美丽国为首的十国集团,在华盛顿签署完《史密森协议》后,日不落帝国仍不凋零的骄傲,让他们不愿受大美丽国摆布,试图摆脱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机制,宣布英镑与美元脱钩,实行汇率自由浮动。
    那港币自然也得跟着浮。
    只不过骄傲是骄傲了,英伦佬心里其实挺虚的,并不确实这样是好是坏。
    决定让小弟来论证一下。
    仅仅十多天后,1972年7月,港府宣布,港币与英镑脱钩,并改为直接和美元挂钩。
    但挂钩得并不彻底,只是汇率挂钩,货币发行并未挂钩。可见港城在英伦佬心里,终究是块好肉,舍不得它经济上脱离自己掌控。
    这样就暴露出很多问题。
    在汇率挂钩上,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必须依靠外汇基金的干预来维持。
    压根不是长久之计。
    1974年11月,港府被迫宣布港元和美元脱钩,实行自由浮动汇率。
    自此,港币不再与任何外币锚定,进入“无锚时期”。
    这样看似是好事,港城确实欣欣向荣了几年,但一个抢来的孩子,宁以为它的野爹真的有多疼它吗?
    野爹只想压榨它的价值,尝到港币自个浪的甜头后,港府一再放松金融信贷,哗啦哗啦狂印钞票,以至于诱发港币大幅贬值——
    兑换人民币沦落到20:100,就是这么来的。
    这都不算完,82年撒切尔访华,还将翻开一手闷炸。
    至于你问李建昆为啥知道这么多?
    他研究啥的呀。
    所以此时被阿sir官方提醒,界碑处的港城居民,个个心惊胆战不止。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外加捋捋也没毛病啊!
    “阿sir,我先不过了,待会再来。”
    “我也是,我回去多拿点钱。”
    “谢谢sir,不然这拨亏大了!”
    盐田沙头角这边半条中英街的商户,就很好奇啊,怎么今儿早上客流这么稀疏呢?
    所幸没有让他们久等。
    沉寂一会后,客流来得比以往更加猛烈。
    “老兄,大白菜给我来十斤!”
    <divclass="contentadv">“我要二十斤萝卜。”
    “土豆有五十斤整框的吗?”
    嚯嚯!
    港城那边闹饥荒吗?
    这番场景几乎在每一间农副食品铺子里,同时上演。
    虽然不知道什么情况,但商户们个个笑歪嘴。
    港币收到手抽筋。
    “阿兄,你看我买这么多东西,打个商量呗。”
    “什么?”
    “给我兑点人民币,可别黑我啊,买菜含糊含糊咱也就不说了。”
    “……行吧,换多少。”
    “五千?”
    “啥?!你兑这么多干嘛?”
    “害,这不寻思回乡探个亲么。”
    这个由头说得过去,加之兑换的金额尚在情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