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120 归国前,我还有一些大胆的、不成熟的想法

120 归国前,我还有一些大胆的、不成熟的想法

,还有明黄褂子一件。
    史密斯小心的收起来,这才擦着眼泪离开了。
    开始胜利大逃亡。
    ……
    第一站通州,根据事先说好的,以旧换新,自由挑选一艘船。
    码头上,一艘1000料大船,8成新。
    正在卸货,似乎是一艘商船。
    史密斯点点头,
    从水手的眼光看,船况不错,很适合内河航运。
    黄大圣立即领会,告诉随行的八旗武官:
    “就这艘吧?”
    “好。”
    这位身穿棉甲,威风凛凛的八旗汉子一挥手,
    接下来的手续,由朝廷的兵丁完成。
    直接把船主抓下来,暴打一顿。
    告诉他,这艘船,属于赛里斯友人了。
    而他,则到要去津门港口,那里有一艘破船,归他了。
    ……
    返航的时候,
    是从通州,走大运河南下,最后进入长江。
    朝廷派出了4艘战船,沿途护送。
    要求是送出长江口,就算完成了任务。
    这一路,
    有战船开道,有纤夫拉船。
    使团众人们天天看风景,表面轻松,实则紧张。
    临行前,
    李郁交代了一个任务,记录大运河(通州到扬州段)的一切情况。
    越细致越好!
    包括但不仅限于:
    河道宽度,深度,流速,沿途城镇,码头,堡垒驻军,船只数量,河道走向,水闸关口,沿岸人文。
    每到一处城镇,黄大圣就询问陪同的官员。
    总能得到最详细的介绍,还有吹嘘。
    他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博得了极大的好感。
    他惊讶的发现,李郁说的完全正确。
    大清官吏没有保密意识,什么都敢说。
    一顿小酒,
    甚至指着岸上的关卡,说这里有多少兵。
    从北往南,关卡有津门,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关(苏州),北新(杭州)。
    每一处均派驻官吏,驻扎绿营兵丁。
    来往船只接受检查,交纳赋税。
    而且,
    京杭大运河各段的流向不是一致的。
    有的往南,有的往北流。
    更有一些关卡,水位不同。
    船只需要进过闸口,人力抬升。
    一路上,
    他以钓鱼为借口,悄悄的测量了部分水深。
    鱼线上挂的不是饵料,而是铁锭。
    深度,3米到7米不等。
    宽度就靠目测,平均在二三十米。
    ……
    史密斯一路上都不敢说太多。
    只是看着来回穿梭的船只,感叹东方富庶。
    根据李郁的要求,
    他们分别在临清,淮安,扬州,各选了一个时辰,数过往船只数量,以及类型。
    得出了一个惊讶的数字,
    一个时辰内,淮安段经过的船只高达120艘。
    其中战船,渔船占比很小。
    商船最多,客船其次。
    若是在漕运季节,还要更繁忙。
    船只从200料到1000料,多是三桅平底船。
    还要一个现象,
    沿岸码头纤夫多。
    随便找个头目,谈好价钱,1里路一个人2文工钱,拉着船前进。
    尤其是不顺水,又无风的时候。
    中式硬帆,很难借助逆风,横风。
    黄大圣粗粗一算,
    沿河的纤夫,力夫,不少于4万人。
    路过扬州府的时候,
    使团还上岸参观了瘦西湖,繁华的府城。
    史密斯依旧是震惊,惊叹,
    还得到了盐商的几千两馈赠,大概是看在皇上的份上。
    真是富得流油啊,
    一时间,他竟然有些舍不得走了。
    什么马帮,能有这种利润啊。
    一个想靠双手勤劳挣钱的云南汉子,就这样被李郁给带歪了。
    ……
    18天后,进入长江,
    就是另外一副场景,烟波浩渺。
    史密斯依旧是震惊,夸赞,
    他学会了竖起大拇指,睁大眼睛说:
    “太美了。”
    随行官员的腰杆子,都挺直了几分。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到了崇明,船只补充淡水,给养后,就该分手了。
    史密斯哇哇大哭,
    抱着送行的礼部官员,叽哩哇啦说了好多话。
    翻译过来,大约就是:
    舍不得大清,舍不得皇帝,舍不得离开,这里简直是蛮夷的天堂。
    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在这生活一辈子
    我愿,生是大清的臣,死是大清的鬼。
    礼部官员们频频点头,表示会汇报皇帝陛下。
    本以为就此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