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132 布政使朱珪:李郁,听我给你画个饼

132 布政使朱珪:李郁,听我给你画个饼

应你。”
    “大人放心,工程质量,我担保。”
    至于说,
    要修哪些桥,铺哪些路,以及疏浚哪些河道,加固哪些河堤,
    自然是按照上一次乾隆南巡的路线。
    而这个路线,
    也是李郁将来用的上的造反路线。
    双向奔赴,银子都花在了刀刃上,一分都没浪费。
    江苏布政使,朱珪听说了,
    也派人召来了李郁,叮嘱此事。
    这位老大人,清廉是真的。
    如果大清朝搞个财产排名,他大约是在末尾的5。
    李郁准备了一份厚礼,
    不出意外的被委婉拒绝了,朱大人追求的不在黄白之物,另有其他。
    ……
    “李堂主,老夫只有一个要求。”
    “老大人请讲。”
    “抄犯官的家财,建朝廷的工程,赈一贫如洗的苦力,此举若能办妥,就是今年最耀眼的成绩。大清朝的很多事,出发点都是好的,可办起来就变了味儿,你可明白?”
    “在下明白。”
    “朱某刚到苏州,就听人说维格堂如何如何嚣张,和胥吏们来往密切。还有你那个东山团练,争议颇大,段同知多次抗议。”
    “朱大人明鉴,这些都是谗言。”
    朱珪,突然睁大老眼,摆摆手:
    “本官治学三十载。看人,只论迹,不论心。”
    “你是江湖中人,行事难免跋扈。有些瑕疵,倒也不算大污点。”
    “但是这一次,你要好好为朝廷出力,少赚点。”
    “待工程竣工,验收之后,本官亲自保举你个正经出身,百年之后,地方府志也会留下你的大名。两代之后,李氏就是本府书香门第,正经士绅人家。”
    “老夫的良苦用心,你可明白?”
    李郁摆出了一副震惊的模样,
    眼眶微红,哽咽,半天才拱手道:
    “在下也是读圣贤书出身的,谢大人垂爱。”
    “老夫的话,你可以相信。去吧,好好办差,皇上是圣明的。”
    李郁走出布政使司衙门,
    坐到马车里,才放松了表情管理。
    开始琢磨,朱珪的话。
    先敲打,后许诺,手段无懈可击,炉火纯青。
    你说他是画大饼吧,听完了你还感激的道一声“谢谢啊”。
    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果然没有几个是简单人物。
    他最怕的,
    就是这一类不贪财,不露声色的官。
    一旦被他看破了,密折抵达紫禁城。
    乾隆就会异地调兵,围剿自己。
    ……
    乾隆干的事,看似昏聩,实则是面子、享受作祟。
    在提防权臣,打击反清势力方面,他是非常冷静理智的。
    以朱珪的分量,若是说自己是反贼,乾隆会信的。
    “下雪了。”
    街上孩童一声惊叫,李郁掀开帘子。
    铅灰色的天空,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
    乾隆40年的第一场大雪,来的比往常早了一些。
    气温,
    骤然降低,积雪过脚踝。
    对于穿越人士来说,这雪就不小了。
    然而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
    小冰河的影响,还得持续200年。
    江南的冬季,大雪纷飞,湖水结冰都很常见。
    甚至在华南一带,
    都有过池塘结冰,大雪压垮房子的灾害。
    意识到了思维误区后,
    李郁立即下令,临时招募数百苦力,去长兴煤矿下井。
    抢囤一批煤炭。
    没地方存放,就露天存放在东山团练营区附近的空地。
    同时,
    溢价收购4000石大米。
    仓中有粮,心里才不慌。
    这两样事,
    一下子就把李家堡的人手,全部调动了起来。
    所有人忙疯了。
    而这个时节,靠运河吃饭的苦力们是最凄惨的。
    因为航运量,商业来往,
    都开始急剧萎缩。
    他们也就没了挣钱的机会,只能眼巴巴的等着。
    ……
    “李家堡招募临时工,下井挖煤,包吃住。百斤10文,多劳多得。”
    招工的风声一放出去,
    胥江码头,顿时人山人海。
    报名的苦力,甚至打来了起来。
    直到园区的护卫队,鸣锣举着棍子驱散,才恢复了秩序。
    “排队。”
    “谁踏马的再乱挤,以后就胥江码头就没他吃饭的地儿。”
    威胁很有效,
    苦力们一下子就噤若寒蝉,开始排队。
    等待挑选,
    标准自然是年轻,力气大,看着憨厚不油滑的。
    一个咳嗽不止的苦力,被筛选掉了。
    他苦苦哀求,甚至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