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150 京旗战索伦,苏州满城第一仗

150 京旗战索伦,苏州满城第一仗

    苏州城外,官道。
    一支慢悠悠的队伍,绵延3里。
    他们是从京城跋涉而来的旗人,600多号人。
    其中旗丁250人,其余皆是家眷。
    队伍里,有人惊喜的喊道: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额娘,咱们到苏州啦。”
    悠扬的钟声,还有远处隐约可见的城墙,让这些旗人欢呼雀跃。
    处处可见,摇头晃脑,吟诗作赋,文武双全的大爷们。
    多亏了铁杆庄稼,京城的旗人,鲜有不识字的。
    其中就有松二爷,他带着老婆孩子,离开了祖辈居住了四代的京城。
    临走前,
    他是真的是一步仨回头,痛哭流涕。
    和骡马胡同的那些老街坊老邻居,都告了别,互相赠送了礼物。
    ……
    用他自己的话说,
    这一去,可就是永别了。
    这一脉,要永扎江南了。
    苏州满城新设,京旗抽调来的这些人,都是些花架子。
    在本旗里,
    都属于人怂货软,起哄架秧子,不擅长弓马,但擅长玩的主。
    虽然说军机处一再声明,要抽调精兵强将,镇守苏州满城。
    可是,各旗都统们一致认为,
    江南那地儿没仗打,精锐旗丁去了,也是浪费。
    而且,江南的吴侬软语,容易让精锐变成纨绔。
    不如把真正能打的本旗精锐旗丁,留在自己手中,万一朝廷有战事,才不露怯。
    即使再忠于皇上,这些都统们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所以,
    各旗最终上报了250名弓马娴熟,擅长征战的“精锐旗丁”。
    朝廷很重视,在户部银库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依旧给他们每户拨了50两银子,10匹棉布,4头大牲口,3辆大车。
    另有路上所需干粮。
    兵部武库司,还给每人都准备了两匹战马,一套棉甲,一杆骑枪,两把佩刀,一张骑弓,一张步弓,四壶雕翎箭,火绳枪一杆。
    兵部尚书在折子里讲,堪称武装到了牙齿!
    若遇寻常民匪,即使规模数千,也挡不住这样精锐的250骑兵一次冲击。
    然而,松二爷坐在大车上,
    嫌弃的捧着火绳枪,大眼珠子睁着枪管,瞧里面是不是实心的。
    “二爷,想打兔子?”
    “烧火棍,死沉死沉的,我怕它炸膛喽。”
    “不至于吧?”
    “嘿嘿,咱大清的事,说不准。”
    松二爷本想讲一番,他在裕泰茶馆听到的关于劣质火枪的传闻。
    转念一想,还是少说为妙,祸从口出。
    ……
    “这刀啊枪的,和这山清水秀的江南不搭。我还是收起来压箱底吧。”
    说着,他把火铳塞到了棉布里,压的严严实实。
    旁人大笑,
    都是京城旗人,知根知底儿。
    松二爷手无缚鸡之力,被本旗都统称为“废物点心”。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自我感觉良好。
    他清清嗓子,对旁边骑马的年轻人说道:
    “小多子,你给估个价,这烧火棍值几两?”
    被他称作小多子的,乃是镶白旗多隆,在京城碰瓷,坑了黄文运一笔银子的年轻人。
    在队伍中,他属于公认的有经济头脑,会搞钱。
    沿途主动找商队揽活儿,帮着商队避开沿途的税吏盘剥,打着京旗的虎皮。
    商队掌柜的开心坏了,
    将寻常所需缴纳捐税的四成,作为他的劳务费。
    ……
    多隆举起两只手,示意这能卖10两。
    一行人继续向前,领头的人大声吆喝道:
    “诸位爷,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
    “咱们找个河,洗洗脸,整整形容,把盔甲刀枪都拿出来,让南蛮子好好瞧瞧,咱京城爷们的威风,怎么样?”
    这个建议好的很,一下击中了众旗人的内心。
    不装哔,活着还不如死了。
    于是,队伍乱糟糟的下了河岸,开始“对镜贴花黄”。
    洗洗灰尘,梳梳头发,靴子上的泥擦掉,再弄点灯油涂一层。
    家眷们嘻嘻哈哈,在一旁帮着穿甲。
    “他爹,你真要穿这乌龟壳?”
    “娘们胡扯,这是盔甲。爷们上阵打仗都得穿这么一身。”
    “得了吧,就你那窄肩膀,挑水都费劲。”
    女人撇撇嘴,
    坐到大车上,用看戏的心态去看热闹。
    毕竟作为旗人女子,打小就了解这些爷们是什么德行。
    一群女眷,嗑着瓜子,议论着谁家爷们穿盔甲最像个武将。
    ……
    人靠衣裳,马靠鞍。
    京旗的这些汉子,穿上盔甲后,个个威风凛凛。
    手里的刀枪再那么一摆,有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