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198 皇上秘密来了江南?

198 皇上秘密来了江南?

以调度,转运。
    除本地必要消耗之外,其余全部搬入坚城,以防清军反扑。
    杜仁是后勤供应官,若是将李家军比喻成一个现代化企业,他的职位就相当于生产总监、兼供应链负责人。
    这个工作难度很大,繁琐无比。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其他的就会跟着停摆。
    所谓的水桶短板原理,就是如此。
    ……
    大清朝没有erp,只能靠一摞摞的账册。
    杜仁挑选了,识字、细致的下属10人,专门负责数据更新。
    “各处工矿的产量,运输途中的数量,入库数量,出库数量,在库数量,还有各城池据点的消耗量,都要及时的反映在账册上。”
    “杜先生放心,我等不敢有一丝马虎。”
    “好。诸位认真做事,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众人暗喜,自是更加勤勉。
    这份工作很不错,一不用在工矿干活,劳累风险。二不用上前线,安全无虞。
    后勤供应官署,设在西山岛。
    而西山岛,是李氏大本营。
    四周环水,巡船密布。
    滩涂、重要道路都有哨卡,炮楼。
    说句不好听的,即使有从天而降的敌人出现在滩涂,也不必担心。
    西山守备兵力有一个营,仓库里的枪炮堆积如山。
    18世纪的任何一支军队,都吃不消火炮的密集轰击。
    ……
    李郁愿意放权,底下人才敢放开手脚做事。
    杜仁已经派人去联络徽州煤矿的王六了,让他供应优质无烟煤。
    不仅如此,还会给他支援一批枪炮。
    建议他把煤矿变成一座要塞。
    以下,是李郁的原话:
    “王六可用,即使他步调不能完全一致,至少也是我们的盟友,绝不会投到清廷一边。支援枪炮,让他在徽州府打下一片地盘。”
    徽州府,虽然商贾众多,文人云集。
    可底层百姓并不比其他地方过的好,缺乏足够的耕地,七分山两分水一分田。
    农业社会,耕地就是唯一。
    经商、科举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不现实的。
    当兵吃粮,先登赌命,概率或许还略大一些。
    徽州府的私矿,更是触目惊心。
    大清朝严禁开矿,户部白名单上合法开采的官矿数量稀少。
    可规定是死板的,底下人是灵活的。
    低调点,规模小点,偷偷摸摸的开采私矿,是很普遍的事。
    只要和衙门里合理分润,地方的士绅们利益均摊,私矿就没有一丝风险。
    毕竟大清朝没有互联网,没有卫星图。
    微服私访,钦差下乡之类的,也都是文人瞎扯。
    ……
    “主公,有人求见。”
    “何人?”
    “潘府的老管家。”
    李郁愣了一会,才从记忆库里搜索出了这个人。
    潘老爷子死之前,嘱托他送给了自己徽州府煤矿,还有矿上所有工匠。
    “请进来。”
    半年未见,人更加苍老、佝偻了。
    李郁赶紧制止了他下跪的行为:
    “老人家,坐着,上茶。”
    “谢谢李大王。”
    这个称呼比较神奇,不过也符合实情。
    李郁不打算纠结这些口头问题,径直询问:
    “是不是遇上了难事?”
    “李大王恕罪,老汉一时糊涂,当初没有完全执行老爷的遗嘱,良心不安,故而来向大王坦白交代。”
    李郁一愣,停住了翻阅公文的动作。
    疑惑的问道:“是吗?”
    老管家点点头:
    “老爷在盖房子时,在老宅地下埋了价值40万两的白银和铜钱。如今知晓这秘密并且还活着的,仅剩老汉一人。”
    “老爷临终前,嘱咐将此财宝全部献给李大王。可是,老汉猪油蒙了心,一直隐藏了秘密。”
    李郁很是诧异:
    “潘老爷子,为何要将这么一笔巨款留给我?恕我直言,他可是有两个儿子的。”
    “老爷慧眼如炬,说您是有天子气象的。希望尽绵薄之力,待您潜龙上天之时,能够庇护两位小少爷一二。”
    老管家从椅子上起来,郑重的下跪磕头。
    ……
    李郁半天没说出话来,只能离座扶起老汉。
    “这是老爷半辈子走南闯北,所留下的商路图。也许对您的大业有用,老汉一并献上。”
    望着一叠羊皮纸地图,潘老爷子的模样又浮现在眼前。
    李郁也大为感动,郑重发誓:
    “我若坐上龙椅,定然给潘府两位少爷封官加爵。”
    老管家连忙摆手道:
    “不必不必。”
    “嗯?”
    “老爷临终前说,您有帝王气象,一定能当皇帝。但是千万不要给二位公子封官,只求封赏个世袭罔替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