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盛唐挽歌 > 第211章 什么叫公平?

第211章 什么叫公平?

    第211章 什么叫公平?
    朝会制度,是用以彰显国力强威,皇权至高无上,展示隆重礼仪为主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颇具特色。
    商议大事本身,反倒是其次,往往只是走走过场。
    而唐代是朝会制度(又叫朝贺)的集大成时期,其仪式制度已经相当完备。
    《大唐开元礼》及《通典》均将大朝会划分为嘉礼,属于五礼中的嘉礼部分。
    唐代的朝贺包括:元旦朝贺、冬至朝贺、千秋节诞辰朝贺以及五月朔朝贺一共五个。
    不过,基哥口中的“朝会”,只是俗称,并不是大唐的正式朝会,或者说朝贺。
    而是皇帝本人会出席,在大明宫紫宸殿内举行的朝堂高官会议,算是“私会”。
    没法子,大唐的朝会都是不办公的,纯粹的庆典。基哥哪怕想在朝会上搞事情,朝会流程也不允许。
    开元时期大唐中枢的运转模式,跟前朝,甚至跟太宗时期相比,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普通事务由议政堂处理,左相右相都在那边办公,汇聚了中书门下的精华。大事就报给皇帝,走完一系列流程后再以政令的形式颁布。
    小事议政堂内部就处理了,就这些李林甫等人的日常。
    当有事需要商议处置的时候,一般是在宰相或者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及与事件紧密相关的官员,聚集到兴庆宫勤政务本楼的书房,与基哥商议。
    如果遇到至关重要的大事需要处理,则是会在大明宫紫宸殿解决,参与的朝臣数量也会变多。
    太极宫,也就是长安皇城的核心区域,基哥一般是不去的,除非是开朝会,也就是一年只开五次的那种朝贺。
    这天清晨,紫宸殿内就已经聚集了不少官员。
    有龙武军那边的将领,如刚刚被任命为龙武军大将军的方有德,右龙武军大将军章令信;也有有南衙禁军的主要将领,比如说右金吾卫中郎将裴旻;还有朝廷中枢的大官,比如说御史中丞张倚,京兆府尹郑叔清,六部尚书,侍郎等等。
    至于左相右相那更是不可能不在。
    这次朝会,谁都不许请假,不许迟到!
    而方重勇被晋升为龙武军司阶(掌管五百兵力,一个营编制),专门负责基哥身边的安保工作,走到哪里跟到哪里。此刻他也是守在大明宫内巡视布防,没有资格进入紫宸殿。
    “有什么事情,都说说吧。”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平静的对众臣子说道。
    这里不必讲究太多形式上的礼仪,主要作用还是商量事情,或者叫宣布大事。
    基哥不想将时间浪费在无聊的地方,因此也要求众臣子有话就说,不要务虚。
    “圣人,微臣有本奏。”
    方有德站出来叉手行礼说道。
    “爱卿有何要事啊?”
    李隆基一脸疑惑的问道。在他看来,现在方有德不该站出来说话。
    “回圣人,李亨作乱,绝非临时起意。
    长安县县令,万年县县令,对此居然毫无察觉。长安城内,有十二县尉,更是无一人上报此事。
    微臣来到长安郊外的时候,还是京兆府尹郑叔清在向南衙禁军求救调兵。
    所以微臣建议,斩长安、万年两县县令,及长安城内十二县尉以儆效尤。
    让中枢朝廷的官员知道自己尽忠职守的本分,请圣人明察!”
    方有德躬身行礼,长揖不起说道。
    石破天惊!
    这是有多少年没有听到类似的脑残提议了啊!
    两个京城县令,十二个县尉,一口气全斩了,这踏马是真的会玩啊!
    在场众人,包括李林甫在内,所有人都被方有德的狂妄提议惊出一身冷汗!
    见过犯浑的,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如果真的斩了两县令十二县尉,那可以算是自开元以来最大的政治变故了!
    “圣人,此事万万不可啊。”
    李林甫还没吭声,御史中丞张倚率先出列,对着李隆基行礼说道。
    方有德这一招为什么狠呢?为什么让张倚这种御史台官员都按捺不住了呢?
    不就是两个县令,十二个县尉么?
    大唐鼎盛时期,一共有1607个县。哪怕是此时此刻,超过一千五百个县也是铁板钉钉没有任何疑问的。
    如果把长安这样需要十二个县尉的京城,以及河南洛阳、凉州武威这样需要四个以上县尉的超级州府也算进来,那么最起码需要两千四百多个县尉才能补齐编制。
    一口气杀十二个,县尉总数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好像也不太多啊。
    不懂大唐政治的外人,肯定是这么看的。
    然而,长安城的县尉与县令,还有个说法,叫“中枢高官预备队”!
    在这里当县令的,很多时候,下一步升迁就是六部司曹甚至是六部侍郎。而在这里当县尉的,下一步升迁就是监察御史或者殿中侍御史!
    把这十四个人杀了,等于是把现有政治势力的后备团给杀干净了!会极大影响今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