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盛唐挽歌 > 304.第264章 回首更疑天路近

304.第264章 回首更疑天路近

宫正殿内炫宝。
    文武百官,勋贵宗室皆要参加。出价得宝,价高者得。
    宝物卖来的绢帛,充作军费。宝物的起价几何,要衡量精准才行。
    刘晏,此事你来办,如何?”
    基哥笑眯眯的询问道。
    刘晏连忙叉手行礼说道:“此等利国利民之事,微臣必定办好,不会辜负圣人期望。”
    “嗯,你是自幼被朕提拔为官的,如今也是报效国家的时候了。去吧,高内侍会告诉你怎么做的。
    这件事办好了,马上朕还有非常重要的大事,需要你亲自操办。”
    基哥轻轻摆手说道,示意对方退下。
    刘晏连忙领命而去。等他走后,基哥对着郑叔清招招手,示意他到自己身边来。
    “三日之后,你派几个信得过的鉴查使,记录一下出价的那些人。哪些是出价多的,哪些是一毛不拔的。
    出价多,出价高,以及一毛不拔的人,全都给朕记录下来,朕有大用。”
    基哥沉声说道。
    郑叔清不明所以,完全不懂基哥到底想干啥。不过也无所谓,不就是记录一下“炫宝会”上谁出手阔绰,谁又一毛不拔嘛。
    这种按图索骥的小事还是容易办的。
    他连忙叉手行礼说道:“圣人请放心,微臣一定办好。”“嗯,你去忙吧,朕很期待。”
    基哥面无表情的点点头。
    郑叔清心中很好奇,现在缺军费已经缺到圣人要卖宫中的宝物,去找权贵们筹款的地步了吗?
    但他不敢多问,甚至不敢抬头看基哥的表情,小心翼翼的退出了勤政务本楼。等出了兴庆宫,郑叔清才松了口气,他发现自己后背全是冷汗,已经打湿了衣衫,越想越是害怕。
    大唐这位圣人,可真不会因为年纪越来越大,就消停不折腾啊!
    马上又有好戏看了。
    ……
    兰州金城直接通往凉州武威的道路,虽然是一条官道,但地理条件却比较苛刻。沿着逆水河往北,两岸都是山,最宽的地方不过两千米,最窄的地方还不到三百米。偶尔有几条小路可以从山里通往外面,但都不成建制。
    大唐的时候,这里属于兰州管辖范围。
    这条道路南边的广武县(永登县),与道路北边的昌松县(古浪县),县城都是建在这条路上地理条件较好的地段,人口与耕地都极为贫瘠。
    哪怕到了天宝年间,两县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两千多户!
    方重勇带着三百多银枪孝节军的精兵途经广武县,发现这里既没有驿站,也没有前来迎接的县令县尉等一干官员。派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广武县的县令悬空多年,朝廷根本没有官员愿意来此担任地方官。
    当地政务都是兰州金城县的州府代理,也没多少政务要处理。
    一千多户的人口,按一户六口人计算,全县人口不会超过一万,确实不值得专门在当地建一个县衙。
    毕竟维持衙门运作也是要钱的。天宝年间大唐接近一千六百个县,也并不是每个县都有县令的。
    这种“有县无官”的情况,以前方重勇没见着,这次算是长见识了。
    走了数十里,在经过北边的昌松县后,前方地势猛然拔高,山路开始骤然狭窄崎岖起来!天空突然飞起大雪,队伍里每个人都感觉身体浸透在寒风之中,忍不住打起哆嗦。
    脚下的路也开始变得陡峭不平,山石林立。骑在马上的众人不得不翻身下马,牵着马步行爬山。
    熟悉地形,作为向导的安重璋上前对方重勇说道:
    “卫青、霍去病当年便是跨过洪池岭关隘,西击匈奴,修筑令居城(今永登县西北)以西长城,经逆水河(庄浪河)谷,跨越洪池岭(乌鞘岭)山脉一线。
    汉朝所筑长城,前方便是遗迹。”
    安重璋指了指不远处山岭间,那时隐时现的断壁残垣继续说道:
    “此地六月飞雪,寒冷异常。每年不慎冻死在此地的山民时有耳闻,还请节帅不要下令扎营,速速通过此地为好。
    翻过山脉,便是乌城守捉的驻地,大军可以到那里再歇息。”
    确实如安重璋所说,据明代《行都司志》记载:“岭北接古浪界,长二十里,盛夏风起,飞雪弥漫。今山上有土屋数椽。极目群山,迤逦相接,直趋关外。岭端积雪皓皓夺目,极西有大山特起,高耸天际,疑即雪山矣。五里下岭,十五里安远,有堡城,地居万山中,通一线之路。”
    “如此甚好。”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
    陇右地区地势险要,熟知地理才能打大仗恶仗。一旦失去陇右屏障,吐蕃人便可以绕过河西走廊的阻挡,从兰州入侵关中。
    方重勇原先以为,吐蕃人历史上是利用安史之乱的机会火中取栗,鲸吞河西与陇右两地,把战线推到了凤翔一线。
    但自从他在陇右当节度使以来,却发现这种想法有些片面和想当然了。
    吐蕃人并不是火中取栗,而是有着长期而周密的部署,后面每一步攻城略地都是有计划的,他们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