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盛唐挽歌 > 第644章 同名不同命

第644章 同名不同命

    “不必拘谨,你我之前已经见过了。”
    府衙书房里,方重勇对之前已经见过面的李勉摆了摆手说道。
    李勉实在是太紧张了,脖子都是僵直僵直的。
    “拜见官家。”
    李勉对方重勇叉手行礼说道,哪怕方重勇很随和,他还是感觉很紧张。
    “听闻你是宗室出身呐,难道对本官没什么意见么?
    外面很多人,都说本官是大唐的曹操呢。”
    方重勇很是随意,用开玩笑的语气询问道。
    坏了!
    李勉心中暗叫不好。
    他的宗室身份,是这次科举最大的阻碍。
    李勉是李元懿的曾孙,而后者是李渊的第十三子。说是宗室,以前盛唐还在的时候,占到的便宜也相当有限。
    宗室成员太多了,非太宗一脉的,除了姓氏相同,其他啥也不是!
    要是比血统,李勉甚至还比不过萧复。因为萧复的母亲,是基哥的亲生女儿啊!
    李勉这个李唐宗室的旁支,他都不是太宗这一脉的,真是好事没他份,坏事跑不脱!
    大唐对于他来说或许很重要,但远远没到赴汤蹈火,与国共存亡的地步。
    “官家,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官家所做之事,乃是为了天下人,又何必在乎那些愚昧无知之人的妄念呢?”
    李勉很是客套的说道,至于其他的,也不能多说了。
    “本官原本想拉你一把,但是你考得很好,倒是让我多虑了。
    官府如今在推广公学,教授百姓识字五百。你愿不愿意到公学里面去当教习?
    包吃住,但是没有俸禄,时间为一年。
    官府会考察你授课的情况,然后在一年之后授予你官职,看你表现而定。
    一般是外放州县,但也不排除在汴州本地任职。”
    方重勇笑道,就像是在聊家常一样。
    “李某愿意接受。”
    李勉点点头道。
    此事非常出乎意料,但想想也算情理之中。
    他们这些考生刚刚来汴州时,就听说了官府请人开公学,教授百姓识字的事情。
    原本李勉还在怀疑,官府哪里有那么多钱请人当教习。如今看来,似乎早就挖好了坑,等着他们这些中进士的人呢!
    该怎么说呢,李勉有些不理解。
    “官家,李某有个问题不太明白,不知道官家可否为鄙人解惑。”
    想了又想,李勉对方重勇躬身行了一礼问道。
    “但说无妨。”
    方重勇点点头,没有推辞。
    “乡学县学,自然可以提供读书的机会。官府又何故要多此一举,办这种只识字却不明道理的公学呢?”
    李勉有些疑惑的问道。
    “官府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教百姓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也没那个必要,他们自己会明白的。
    多一个人识字,便少一个愚民,仅此而已。
    本官的想法是很纯粹的。”
    方重勇一脸正色说道。用极为正经的语气,说着外人看来荒谬绝伦的事情。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唐代,哪怕想带来一点点正向的改变,也是很不容易的。
    方重勇没法跟李勉说明识字的好处,就好像读过万卷书的人,不明白文盲看到书籍时的感受一样。
    人与人不同,生来就没法互相理解。只有相同的境遇让他们抱团取暖,才能在群体中形成共识。
    “去吧,当授课先生是辛苦了点,你就当是朝廷在考验你们吧。”
    方重勇微微点头,示意李勉可以出去,面试已经结束了。
    李勉前面已经有很多人面试完了,他们当中,大部分都对给“泥腿子”们当教习感觉不适应甚至反感。只是碍于朝廷的淫威,不敢造次罢了。
    好不容易科举中了,还获得面试机会,明摆着要被重用。
    这时候却因为一点小事而被取消做官的资格,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会令人抓狂到想死。
    不就是一年么,咬咬牙就过去了。很多人便是这么想的。
    李勉也没多话,直接行礼告退。
    正当方重勇思索的时候,下一个面试考生走了进来,他便是那个名叫“肖颖”的考生,其考卷让方重勇印象深刻。
    之前他没机会细看,如今近距离的面对面,方重勇忽然感觉对方看起来似乎有点眼熟。
    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样。
    “阁下不是萧颖士么?何不以真名示人?”
    方重勇恍然大悟,面露古怪之色。
    他随后用揶揄的语气继续询问道:“你以为你换个名字,本官就认不出你了?当年李林甫在长安杏花楼做东,宴请群臣。你好像当时就在场。”
    他毫不客气揭了萧颖士的老底,事实上,李林甫是很欣赏萧颖士的,甚至还宴请过他。
    但萧颖士却认为李林甫是不学无术之辈,压根不配宰相之位。
    于是萧颖士便写了一篇《伐樱桃树赋》,此赋以古人之言,引出自己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