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 第91章 土地司

第91章 土地司

    “土地司?”
    “对,百姓为什么造反?表面上是吃不饱,实际上是田地出了问题。”
    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先不提藩王的问题。
    有大量土地的士绅阶级会通过各种手段隐瞒田产,少纳粮或者不纳粮。
    纳税的总额是固定的,他们少缴了,农民们就得多缴。
    于是农民们纷纷破产。
    官府此时在干什么?
    赈灾?
    不,他们在征税。
    田赋加正役加杂税本就不低,辽东战事临时加的三饷直接让农民没了活路。
    破产还不够,没钱交税就抓进大牢用刑拷打。
    很快,州府的监狱关满了拖欠税款的老百姓。
    为了活命,老百姓只能揭竿而起。
    他虽然免了全国一年田赋,但只是临时性的解决了问题,要想在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成立新部门。
    “这土地司是做什么的?”李邦华问。
    崇祯没有回答,而是再次反问:“我大明朝,什么人可以不纳粮?”
    户部尚书方岳贡想都没想说道:“皇庄,宗室田产以及大明朝历代帝王赐出去的田产。”
    崇祯点头,好多人说明代士绅不纳粮是错误的。士绅只能减免,并不能不纳粮。优免人员每丁石只需要缴纳物料银,而不需要缴纳徭费。
    ssu003d"picture" group-idu003d"1"img srcu003d"http:/
    /novel-pic-r/1e7068ef0200262eea4c9a53dd5a62d0~?fromu003d2375430289u0026amp;x-expiresu003d1790964251u0026amp;x-signatureu003dbijrk2mcqpjc31z%2b%2bsqvhuwat50%3d" img-widthu003d"491" img-heightu003d"275" altu003d""media-
    ssu003d"picturedesc" group-idu003d"1"
    万历十五年徽州田赋和徭役折银费率
    举个例子,地主张三,家里的田地需要纳税米30石,家中有人丁30丁。那么按照朝廷的派征科则,他需要向政府缴纳:
    30石x0.4113+30丁x0.0717+30石x0.3585=25.245两。
    如果张三是朝堂三品大员,按照优免政策可以免粮20石,免丁30丁。
    那么按照朝廷的派征科则,他需要向政府缴纳:
    30石x0.4113+优免20丁x0.0121+不免10丁x0.0717+优免20石x0.0605+不免10石x0.两。
    也是就是说,无论张三是不是官员,都不能减免田赋,减免的都是徭役费用。
    不过万历后期可以用徭役费用抵扣田赋,但减免的数额实在有限,这里就不阐述了。
    “既然只有这些人不纳粮,那每年的田赋怎么越收越少?”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心知肚明的不说话。
    还用问吗,所有人都想方设法把田地依附到藩王,宗室名下,只要给他们交了保护费,就不用交田赋了。
    藩王宗室什么都没干就能收钱,对这种事来者不拒。甚至为了敛财,会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再把土地租出去赚钱。
    如此一来,地主富户虽然也交钱,但是比田赋少。双方都获得了利益,只有朝廷和百姓受了损失。
    到时候官府一摊派,老百姓头上的田赋就平白无故的多了起来。
    见众人不说话,崇祯笑着说道:“朕成立的土地司就是做这件事的!”
    “第一,凡藩王、宗室、贵族,由皇帝赏赐获得的田地可以不纳粮,通过其他手段获取的土地必须纳粮。”
    见众人还是不说话,崇祯无奈的问:“这个政策行或者不行都得表个态吧?”
    李邦华左右看了看,叹道:“陛下此事事关皇家,臣等参与不上,只是各地藩王、贵族繁多,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土地司专门收缴藩王宗室的田赋!”崇祯心有成竹。
    截止到现在,大明朝有二十八位藩王,被李自成,张献忠还有建奴掳走弄死了十四位。一人面对十四个藩王比面对二十八个的压力可小多了。
    当然,除了藩王还有宗室。
    “现在流贼肆虐,要么听朕的上缴赋税,要么朕把守军全部调走,等流贼把他们杀光了、抢没了,朕再打回来!到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