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 第1339章 新的敌人

第1339章 新的敌人

    兄弟相见,格外亲切。
    两人先是互相打量对方,然后嘘寒问暖。
    朱慈炤见朱慈炯有些不悦,询问道:“打了胜仗高兴才对,三哥为何不高兴?”
    朱慈炯叹息一声:“哎,虽然打了胜仗,可大哥不知所踪,没什么好高兴的。”
    朱慈炤压低声音:“我听商队的人说大哥乘船入海去南洋了。”
    朱慈炯猛地一激灵,同样压低声音问:“你从哪里听来的消息?”
    “从南边的来的商队都这么说。”
    朱慈炯想了想,拍着朱慈炤的肩膀保证道:“放心吧,我一定会找到大哥的。”
    朱慈炤使劲点头:“行,我等你的好消息。”
    朱慈炯指着他身后的人:“这些人”
    朱慈炯挥手命令道:“都过来见过我三哥。”
    一众蒙古小弟纷纷上前施礼,并自报家门。
    朱慈炯并未轻视他们,而是一一打招呼。
    等和最后一个蒙古人打完招呼,朱慈炯关心的问:“诸位在京师住的还习惯吗?”
    一人回答:“挺好的。”
    另一人回答:“太习惯了,京师要什么有什么,比荒芜的草原强多了。”
    朱慈炯又问:“诸位家里都还好吧?”
    “好。”
    “还行。”
    “不怎么样。”
    “哦?”朱慈炯看向那个说不怎么样的蒙古人人:“你是哪个部落的?家里遇到了什么事?”
    蒙古人回答:“回殿下的话,我是鄂尔多斯部的。我们部落与和硕特部接壤,最近和硕特部的人总是侵占我们的牧场,和我们抢夺水源。”
    朱慈炯皱着眉问:“据我所知和硕特部是卫拉特部的一个分支部落,他们一直在西面放牧,怎么突然与你们争夺牧场了?难道那边遭遇了天灾?”
    “不是天灾,是人祸!我们部落与和硕特部打了一架,互有伤亡。据俘虏说,他们想动迁徙是因为遭到了同属于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部的攻击。”
    旁边的李定国来了兴趣,他问:“准噶尔部的首领是谁?”
    “老首领叫和多和沁,两年前病亡。他有十一个儿子,在临死前把首领的位子传给了第五子僧格。可是他的长子和次子不服,联合其他人向僧格发起了挑战。”
    “现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与他们接壤的和硕特部也遭了殃,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向东迁徙。”
    (和硕特部有三个分支,一部分在青海,一部分在西藏,还有一部分跟着土尔扈特部去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这里的和硕特部指的是青海分部。)
    李定国恍然大悟:“这个准噶尔部还挺难对付的吧?否则和硕特部也不会轻易迁徙。”
    蒙古人回答:“没错,准噶尔部在额尔齐斯河一带击败了罗刹人(沙俄)。那里有一个盐井,罗刹人需要盐井可是又打不过准噶尔部,于是以贸易的形式和准噶尔部合作采盐。”
    “不会制造火器的准噶尔部从罗刹那里获得了大量火器,他们本就擅长骑射,有了火器后战力更是上了一层楼,很难对付。”
    李定国表情凝重:“果然难缠!”
    朱慈炯一开始并未把准噶尔部放在心上。
    可是在听到李定国对准噶尔部的评价后,才意识到对方的厉害之处。
    不过他并非多想,毕竟这种事还轮不到他来担忧。
    又走一会,队伍来到安定门外。
    欢迎他们凯旋的队伍早已在城外等候多时。
    欢迎仪式结束,队伍再次启程。
    定王朱慈炯在前。
    永王朱慈炤在左,李定国在右。
    大部队留在城外,百余亲兵跟在身后。
    他们穿过安定门的城门,进入翁城。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真武庙。
    京师内城有九门。
    其中八座城门的瓮城内建有关帝庙,只有安定门内建真武庙。
    具体原因已经不可考。
    朱慈炯和李定国下马进入庙中祭拜。
    祭拜结束,队伍再次启程。
    穿过翁城的城门,见过无数大场面的李定国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一下。
    人从众叕
    目光所至全是人。
    由于人太多了,导致道路堵塞。
    为了保持道路畅通,五城兵马司和京营士兵一起用人墙撑开一条路。
    朱慈炯轻咳一声,稳了稳心神催马向前。
    李定国也轻咳一声跟了上去。
    在百姓们夹道相迎的欢呼声中,朱慈炯和李定国来到了皇城外面。
    朱慈炯进入皇城向崇祯复命。
    李定国暂住在皇城外面的一座寺庙内。
    乾清宫内。
    朱慈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道:“儿臣有罪,请父皇发落。”
    崇祯倒背着手,静静的看向大殿房顶,一言不发。
    许久之后他才慢慢说道:“你大哥果真失踪了?”
    见自己受到怀疑,朱慈炯立刻抬起头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