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章 力挽狂澜

第4章 力挽狂澜

    第4章力挽狂澜
    只用了小半个时辰,锦衣卫就将煎好的药送了过来。
    众人连忙给朱雄英喂服,还好他还有基本的吞咽能力,不一会儿就将一碗药汤喝下去。
    接下来就是等待。
    心中有了希望,众人反而比刚才更加忐忑,感觉时间都变慢了。
    御医频频检查朱雄英的情况,观察他的身体变化。
    马皇后、朱标也是坐立不安。
    朱元璋虽然没有说话,但也是急的来回踱步。
    唯有陈景恪,静静的站在一旁。
    药已经用了,剩下的就看天意了,急也没用。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过了约莫有两刻钟时间,一名御医突然惊喜的道:
    “太孙醒了,太孙醒了。”
    听到这惊喜的声音,朱元璋、马皇后四人哗啦一下就围了过去。
    朱雄英虚弱的看着众人,最后目光停在马秀英脸上,眼泪登时就滚滚而下。
    “皇祖母,呜呜呜,我好难受。”
    马秀英刚刚收起的泪水再次流淌而下,抓住他的手安慰道:
    “雄英不哭,祖母在这里陪着你。”
    周围人不禁为这祖孙情深感动,陈景恪心里也酸酸的。
    朱元璋虎目含泪,高兴的道:“好好好,咱的乖孙醒了就好。”
    “不哭啊,皇爷爷请了最好的郎中给你医治,很快就好了。”
    朱标这个亲爹都只能站在后面,不过也激动的老泪纵横。
    “咳……”陈景恪干咳一声,道:“陛下、娘娘,太孙只是苏醒,并未痊愈,还需做进一步的治疗。”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你这后生没有让咱失望,伱说怎么治咱都听你的。”
    “谢陛下信任。”陈景恪谨慎的道:“我还需为太孙做进一步检查,方能知道该如何进行治疗。”
    马秀英很自觉的起身让出位置:“雄英就拜托你了。”
    陈景恪连忙侧开身子:“娘娘折煞我也。”
    来到床前,见朱雄英在打量自己,他就笑道:“太孙莫怕,很快就好了。”
    朱雄英只是静静的看着他,没有说话。
    陈景恪也没有多想,按照流程小心的为他做检查。
    前世他是经历过医患矛盾的,尤其是部分孩子家长的奇葩程度,他更是深有感触。
    所以对儿童病人他习惯性的特别温柔,说话都不自觉的带着哄孩子的语气,检查时的动作也特别轻柔。
    此时面对朱雄英也是如此。
    看着认真为自己医治的少年,朱雄英只觉得心中充满了安全感。
    人在生病的时候,心灵也会变得脆弱。
    朱雄英幼年丧母,朱标忙于政务对他少了几分关心,平日里反而是马秀英对他关心更多一点。
    但有些感情,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比如父爱和母爱。
    可以说,在感情上他是有很大缺失的。
    面对救了他的命,又特别温和的少年,他心中不禁生出了一个念头,他要是我哥哥该多好。
    他一定会保护我,照顾我,就像现在这般。
    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油然而生。
    朱雄英从昏迷中苏醒,高烧也得到控制,已经脱离了危险。
    剩下的伤寒症,正常服药就可以了。
    陈景恪之所以还要如此郑重的做检查,是想排查一下他是否还有别的隐藏疾病。
    毕竟只是伤寒症,不至于难倒这么多国手。
    明清两朝可以说是中医最辉煌的时候,各种思想理论被梳理总结,各种新药物得到应用。
    可以说,此时的中医就是人类最优秀的医学体系,直到现代医学的出现。
    伤寒这一块,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已经攻克了大部分,又经历代医家圣手陆续增补。
    到现在,几乎所有症状的伤寒,都有现成的成方可供使用。
    之所以用‘几乎’,是因为病毒也在进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新毒株了。
    但朱雄英感染的并不是新病毒,却难倒了这么多国手,很不正常。
    要么他还患有别的隐疾,要么有人做了手脚。
    一番检查之后,陈景恪的心变得沉重了许多,不是隐疾。
    这是他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
    但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对此他毫无办法。
    只能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按照诊断结果开了一副药。
    然后声称有几味药拿不准,找几位御医探讨。
    御医们发现,他所谓拿不准的那几味药,其实只是无关紧要的辅药,用哪一种都无所谓。
    他们也不傻,马上就猜到陈景恪在分润功劳给大家。
    之前他们治不好太孙,在朱元璋面前大大的失了分。
    现在太孙的病情控制住了,他们参与了后续治疗,尽管只是辅助也是一份功劳。
    不指望这份功劳能获得多少好处,至少可以做到功过相抵。
    想明白了这些,几位御医心中对陈景恪充满了好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