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170章 如何动摇儒家地位

第170章 如何动摇儒家地位

天开始,往前的时代,称之为史前。
    从这一天开始,往后的时代,称之为黄历。
    也正是从这时期开始,重点就变了。
    除了讲华夏文明的发展史,还花了许多语言,去讲述华夏族群是如何分散迁徙的。
    有的是主动外迁,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比如匈奴的祖先,就是主动外迁去草原谋生。
    有的是在内部争斗中失败,被迫外迁。
    比如蚩尤兵败南下,演变出了百越。
    总之就是,在这片大地上,所有族群都是华夏人演变而成的。
    留在中原的华夏主体,演变成了现在的汉人。
    所以,大家都是一个祖先,伱们都是分出去的支脉。
    汉人是主脉。
    主脉统治支脉,是天经地义之事。
    而你们不服从大明的管理,是违背礼法的,需要狠狠的教训。
    如果支脉在外面混的不如意了,也可以选择重新回归融入主脉。
    看完之后,陈景恪还是相当满意的。
    朱元璋也很是满意,大明宗主国的地位更牢固了。
    但也有他不满意的地方:“将儒家和孔子抬的太高了,置诸多先贤于何地?”
    陈景恪自然知道,老朱这不是为先贤打抱不平,而是对孔家多有不满。
    当初他就曾下令,祭孔止于曲阜。
    只可惜,读书人根本不听,此令也就作罢了。
    可这事儿他是真没办法:
    “编写此书的是儒生,会抬高儒家和孔子的地位也正常。”
    朱元璋说道:“咱不管,今日你必须出个主意,让咱出出心中的恶气才行。”
    陈景恪苦笑不已,再过五十年,和儒家对着干他都敢。
    可现在,那就是自找不痛快。
    不过……要说恶心一下儒家,也不是没有办法。
    这个想法,还是来自于前世看过的一本小说。
    仔细回想那本书中所说的办法,他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办法倒是有一个,就看陛下愿不愿意了。”
    朱元璋本来只是想发发脾气,没想到他竟然真的有办法,马上就来了精神:
    “快说,是什么办法?”
    陈景恪说道:“建立圣贤庙,由国家祭祀,地位高于文武二庙。”
    朱元璋疑惑的道:“圣贤庙?详细说说,都祭祀谁?”
    陈景恪笑道:“自然是祭祀我华夏列位先贤。”
    “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黄帝、老子、孔子、管子、墨子……”
    “诸子百家,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皆在祭祀之列。”
    朱元璋眉头微皱:“这能行?”
    陈景恪胸有成竹的道:“别急啊,最关键的还在后面。”
    “黄帝乃人文始祖,陛下就将这个名号给坐实了。”
    “道家是诸子百家里最早大兴的,孔子都曾去听老子讲过课。”
    “诸子百家,也多受到他的学问启发才创立。”
    “封他当个至圣先师没问题吧?”
    “至于孔子,首创私学,有教无类……”
    “封他为万世师表,想必他老人家九泉之下,也会很欣慰的。”
    人文始祖,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朱元璋是什么人,瞬间就明白了这三个头衔所代表的意义。
    这三个头衔,孰轻孰重?
    自然是人文始祖最重,至圣先师其次,万世师表居末尾。
    直接将孔子贬到老三去了。
    而且还能让儒家无话可说。
    黄帝当人文始祖,你们儒家有意见?
    让老子当至圣先师,也完全合情合理。
    孔子都承认,去听老子讲过课,你们要反对?
    要知道,老子可是有传人的。
    道家和道教是一体两面,别真把他们当病猫了。
    儒家要是敢反对,他们第一个跳出来开喷。
    到时候朝廷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而万世师表,也完全符合孔子的思想,也是对他的表彰。
    你们儒生难道要反对?是认为他老人家不配吗?
    可一旦他们接受这个概念,那孔子就将永远被黄帝和老子压一头。
    想到这里,朱元璋简直不要太高兴:
    “哈哈……好好好,这个法子好。”
    “咱就知道你小子一肚子鬼点子,肯定能想出好法子。”
    “这次咱要让那群儒生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陈景恪‘阴险’的笑道:“嘿嘿,陛下别急啊,光有圣贤庙还不行。”
    “儒家完全可以不加以理会,到时也起不到多大效果。”
    “所以,朝廷必须要想办法提高圣贤庙的地位,扩大它的影响力。”
    朱元璋催促道:“有什么好主意,快说。”
    陈景恪没有吊胃口,说道:“祭祀啊,每年规定几个重大节日,朝廷组织祭祀圣贤庙。”
    “要求各藩属国,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