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00章 秦风无衣

第400章 秦风无衣

到这个决定,保守派和激进派都震惊了。
    这可是罪己诏啊,自古以来有几个皇帝,愿意主动下罪己诏的。
    陛下这是将所有的罪责,都揽在了自己身上。
    陛下他……果然胸怀天下,爱民如子。
    群臣激动的热泪盈眶。
    尤其是文官们,若非氛围不合适,他们都要站出来赞颂吾皇圣明了。
    只有少数依然不死心的保守派,注意到了另一个问题。
    皇帝虽然还没有公开表态要出兵,可又是罪己诏,又是向苍天祖宗请罪。
    还有别的选择吗?
    如果不打,这罪己诏岂不是再打自己的脸?
    如果不打,怎么回复苍天和祖宗?
    他们想要阻止皇帝这么做,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你可以阻止皇帝出兵,甚至不配合朝廷出兵,总不能阻止皇帝下罪己诏吧?
    现在诏书下了,你看着办吧。
    事已至此,先吃……不是,他们只能安慰自己,皇帝还是很照顾大家情绪的。
    没有强行下令出兵,而是以这种更委婉的方式做出决定。
    比起太上皇他老人家,可好太多了。
    当皇帝要下罪己诏的消息传出后,所有人都意识到,问题的性质变了。
    就算是最淡漠,最没有族群意识的人,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
    然后一个话题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
    离开了大明本土的汉人,还是不是华夏子民。
    为了一群远在天边的人大动干戈,到底值不值得。
    也就在这个时候,大明周报加印版出版,头版头条就是皇帝的罪己诏。
    第二版就是南洋惨案的详细过程。
    后面几十篇文章,全都是围绕南洋事故、罪己诏,以及华夏身份而写的。
    这些文章解释了现在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入则华夏,出则夷狄。
    只要他们认同、学习华夏文化,并以华夏人自居,那他们就是华夏人。
    至于出兵值不值……
    陈景恪的文章做出了解答。
    当然,他的文章不可能只解释这一个问题。
    而是系统的阐述了,为何华夏一家。
    大家拥有共同的文化、信仰、风俗习惯,我们抱团取暖,与天斗与地争,在这个世间努力生存。
    有人会说,什么华夏,什么大明,与我一个月三百文钱的人有关系吗?
    然而反过来想想,如果没有华夏和大明的庇护,你连三百文钱都没有。
    指望异族人给你吃的喝的?
    别做梦了,看看南洋蛮夷是如何对待当地汉人的。
    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华夏是一个巨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巨人身体的一部分。
    我们团结协作,我们团结一心,这个巨人就是无敌的。
    如果我们不团结,就会手脚不协调,别说战斗,直接就瘫地上起不来了。
    如果脚受到伤害,手觉得与自己无关,那很快这个巨人就会失去腿脚。
    没有了行动能力,手也无法独存。
    南洋的汉人被屠杀,我们以为与自己无关,就高高挂起。
    那么有一天我们会失去岭南,失去江南,最后失去一切。
    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敌人胆敢动我们一根毫发,手就拿起武器,脚就加速追上敌人,齐心协力将敌人击倒。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觊觎我们。
    如此,我们才能安心生活。
    我知道大明还存在诸多问题,可只有先活下来,才能慢慢去改。
    如果死了,就真的一了百了了。
    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写了四五千字,堪称是大长篇了。
    但看到这篇文章,解缙却非常头疼。
    太长了,相当于三分之一部论语。
    真刊印出来,得一整个版面才行。
    而且,这篇文章遣词造句非常不严谨,通俗点说就是有点水。
    他估算了一下,这文章能压缩到千字以内。
    换成其他人敢这么投稿,他肯定不用。
    但这是陈景恪写的,他只能试探的去问,能不能压缩一下。
    陈景恪对他的难处表示了理解,然后坚决不改:
    “这篇文章就是写给普通人看的,压缩成晦涩的文言文,有几个百姓能看的懂?”
    “不过你也不用发愁,这是加刊,属于特例。”
    “既然是特例,那选稿就不能用以前的老标准。”
    “而且这一期的加刊以半价发售,尽可能多的铺货,要让更多人看到。”
    “至于成本……赔了多少钱伱写个条子,我让户部给你补上。”
    有了这个保证,解缙啥都不说了。
    回去之后连忙找人,把水平在线但以前没能刊登的稿件,全都翻了出来。
    陈伴读说是特刊,标准不一样。
    我这也是严格执行他的意志。
    至于加刊的内容是正常版本的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