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05章 操控舆论

第405章 操控舆论

为了推行宣政计划,不搞改土归流,难度没有那么大。”
    “如果他们连这都不答应,那就休怪我不客气了。”
    改土归流也是既定计划,但目前的条件确实不适合。
    一来是土人对大明还不够信任,依然有很多土人过着封闭的生活。
    二来是那里的汉人力量不够强,无法支撑朝廷建立稳固的统治。
    陈景恪说道:“你去了那边,正好圈一些地方建立村寨,迁徙汉人百姓过去居住。”
    “协调好汉人和土人的关系,不要让他们生出间隙。”
    “此举一旦完成,二十年后改土归流可期矣。”
    ——
    傅安这篇文章的影响力,还远不止于此。
    成年亲王看了那叫一个激动,熬了这么多年,终于有合适的土地封给我了。
    泪目啊。
    保守派看到之后,也非常的高兴。
    现在好几个亲王成年,只是因为没有适合的土地分封,才一直耽搁不去。
    而且年龄比较长的鲁王、蜀王、湘王,分别在东北、交趾等地方担任总督。
    权力虽然不如藩王,可也是掌握一方军政大权。
    时间长了,谁知道会不会尾大不掉。
    正好南洋空出来了,赶紧将他们弄走吧。
    这样大家就放心了。
    啥?你说这样做置土人于何地,也不符合礼法?
    呵呵,伱要不要听听民间的声音?
    你想当汉奸卖国贼吗?你想用户口本做担保,支持土人复国吗?
    不敢就闭嘴吧。
    激进派也同样非常兴奋,他们突然发现,原来还有比建立汉人聚居区更好的办法。
    亲王的封国,自然要推行华夏文化和律法,管理问题也迎刃而解。
    而且封国还能慢慢的蚕食土人势力,最终实现教化。
    可以说,一旦分封计划实施,南洋将正式华夏化,不复为蛮夷之地。
    目前海外汉人的主要聚居地,就是南洋。
    解决了南洋的问题,其它地方反而好解决了。
    开海的隐患解决了九成以上,剩下的已经微不足道了。
    关键是,他们找到了一个支持开海政策的新借口。
    探索。
    海外土地很多,只是过于蛮荒不适合分封。
    开海之后,利用民间力量先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
    等时机成熟了,朝廷正好进行分封。
    以后大明永不为宗室问题困扰。
    而且分封还能把多出来的百姓迁走,减少人口密度,从而减少土地压力。
    反正好处实在太多了。
    于是,亲王、保守派、激进派同时上奏,希望能在南洋进行分封。
    只不过亲王们比较含蓄,打着请安问好的幌子,接连不断给朱元璋、马娘娘、朱标、朱雄英写信。
    就连陈景恪都收到了很多封信,信里面要多谦卑有多谦卑。
    不知道的还以为陈景恪是亲王,他们是臣子呢。
    后宫的嫔妃也没闲着,她们找不到朱元璋,又不方便找朱标,就开始去找马娘娘。
    总之,南洋分封一时间成了主流声音,就差皇帝拍板了。
    不过有一个群体却有不同意见,那就是勋贵。
    不是说今年宣布大分封吗?现在马上就年底了,倒是说啊。
    而且南洋那么多土地,正是分封的好地方。
    不能全封给亲王们吧?多多少少给我们也留一点啊。
    不过他们也很清楚,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要沉得住气。
    要是在这节骨眼上弄出问题,导致大分封计划流产,恐怕其他勋贵会直接将他们生吃了。
    朱标自然知道他们心急,但这事儿确实急不来。
    虽然可以用强硬手段来推行大分封政策,但能通过舆论减少一些压力,还是要尽量减少一点的。
    毕竟以后日子还要继续过。
    这次用强,下次百官就会起逆反心理的。
    而且想要推行大分封,还要等一个人回京才行。
    那个人自然是朱元璋。
    他威望足够高,能弹压所有人,不怕发生意外。
    二来这是他的许诺,也需要他来收尾,善始善终吗。
    那么朱元璋在哪呢?
    他刚刚在蜀地清理了几十个户口本,正快马加鞭往回赶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