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23章 玩敌养寇

第423章 玩敌养寇

的运河?你闹呢?
    陈景恪知道,目前来看这个计划确实天方夜谭。
    就如南水北调一样,古代谁会相信能完成这样宏伟的工程?
    总不能说我是穿越者吧。
    实在想不到更合适的理由,他索性就耍起了无赖:
    “这是我对未来的期许。”
    “将来我们的生产力达到了,子孙想要修建一条运河,发现北海被分封出去了。”
    “他们肯定会很无奈。”
    “我不想被子孙指着脊梁骨骂。”
    见他都如此说了,老朱和朱标也就没在说什么。
    不封就不封吧。
    反正北海那地儿的环境太过恶劣,也确实不适合建立封国。
    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大不了就当成羁縻地。
    我没有办法实现有效统治,别人也别想占。
    谁占了我就打谁。
    把敌人打跑了我再撤走。
    还能起到练兵的效果,想必军方会很喜欢这个局面。
    想到这里,老朱心中一动,说道:
    “着呀,北海必须要留着。”
    朱标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您想到什么了?”
    老朱说道:“你想啊,未来周边全都是藩属国,大明的军队不就没事儿干了?”
    “国无外敌者,国恒亡。”
    “一支军队长时间不打仗,就会变成花架子。”
    “况且军功爵制,不打仗哪来的军功?将士们也不会答应。”
    “必须要留出一个方向,给军队练手。”
    “北海就不错,苦寒之地不适合建立封国。”
    “大明可以在那里建立一座军镇,将各军轮流抽调过去驻守。”
    朱标也高兴的道:“好主意,经常活跃在那里的罗刹人,实力也不算强,最适合用来磨练军队。”
    陈景恪不禁眼前一亮,老朱果然不愧是老朱啊。
    玩敌养寇的把戏,运用的如此娴熟。
    “可以在北海建立一座军事重镇,围绕军镇进行发展。”
    “等时机成熟,就划分郡县派遣流官进行治理。”
    于是事情就此定下,北海这个苦寒之地也成了不封之地。
    群臣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对这个不封之地的范围,既满意又有些头疼。
    满意的地方在于,如此分封确实将‘尊王攘夷’属性发挥到极致。
    藩属国纵使发展起来,也很难对大明本土造成直接威胁。
    头疼的地方在于,不封之地的范围太大了。
    他们和老朱、朱标有着相似的想法。
    伊丽水留下还情有可原,毕竟是通往西域的咽喉,可高原和北海有啥用?
    不过朱标也有借口来敷衍他们:
    “高原是吐蕃藩司之地,朝廷怎能随意分封?”
    “至于北海,苦寒之地将谁封过去都无异于流放,大明岂能苛待有功之臣?”
    这个理由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高原上的藩司好不容易才臣服,不能因为分封将人家给逼反了。
    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就当他们不存在吧。
    至于北海……算了,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无数遍。
    将心比心,谁也不想去那地儿。
    这两个地方解决,剩下的就不是问题了。
    群臣集体通过了这项决议。
    之后朱元璋亲自出面,将不封之地写在了皇明祖训里。
    刑部也将这幅地图,写在了大明律里面。
    除了不封之地,群臣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条件。
    藩属国的世子,必须来大明接受教导。
    这也正合朱标的意,于是顺水推舟,让藩属国世子在大明进学。
    诸侯王的子嗣,未在大明学习过的,不得继承国主之位。
    至于学习什么,教材其实也是早就准备好的。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根本法、货币等等,也一并在朝堂上提出。
    群臣见皇帝准备的如此充分,就更加明白,这是早有预谋。
    这反而让他们放下心来。
    而且朱标拿出来的许多政策,都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按照这种规矩来建立藩属体系,对大明来说还真是一件好事。
    具体如何分封,朝会上并没有讨论。
    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大方针确定,再把规章制度完善。
    之后再进行分封也不迟。
    不过朱标也明确表示了,第一步就是在南洋分封。
    五个亲王国,五个侯国,十个伯国。
    至于具体名额都有谁,等后续通知。
    退朝之后,大分封之事迅速传遍天下。
    朝野对此自然是议论纷纷,但得益于之前的宣传,反对的人并不多。
    大家对勋贵也是充满了羡慕。
    这可是实打实的诸侯王啊。
    能够建立宗庙,光宗耀祖莫过于此。
    刚刚经历过大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