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57章 吕文

第57章 吕文

    乡下某处。
    一个三十左右的男子背着一捆干柴走进院子,看着牛棚中正在喂牛的中年男人,笑道:“福伯,我今天又砍了一捆柴。”
    “过年的这段时间,应该够我们烧了。”
    男子将背上的柴放在院落的棚子下,又拍了拍身上的土。
    “少爷,咱们过年的柴早就备好了,您用不着这样忙。”被称呼福伯的中年男人道。
    “这大冬天,地里也没什么事,在家闲待着也不行啊!”男子笑道。
    “唉~”福伯叹了口气,类似的话他说了不止一遍,可少爷就是不听啊。
    “少爷,您饿了吧,我去给您准备点吃的。”他又说道。
    “好,我给你打下手!”男子微笑道。
    闻言,福伯心中又是忍不住一叹。
    建文三年他带着少爷来到乡下,开始生活。
    一开始,少爷根本就习惯不了乡下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在生存的压力下,少爷不得不开始跟着劳作,学习,现在外表看上去已经和普通百姓没什么差别了。
    少爷叫吕文,当然,这只是化名。
    他们隐姓埋名,不过是躲避某些事罢了。
    这个家里也只有他们两个人,吃食很简单。
    只有杂粮粥和一点咸菜。
    从前锦衣玉食的吕文吃的很香,显然早已习惯这种生活。
    饭间他们谈论着今年的北征。
    战事已经结束两个多月了,早已传到了民间。
    吕文也是有所耳闻。
    不过更详细的内容,他并不知道。
    但他知道,福伯肯定知道。
    因为福伯,是那个组织的人。
    听完福伯的讲述,吕文叹了口气,感慨道:“十七叔,他比我强啊!”
    面对绝境依然不放弃,殊死一搏,确实比他强。
    是的,吕文便是早已“死去”的建文帝朱允炆。
    当年杨轩将他从宫里带出来,交给了老胡。
    老胡就将他安顿在了乡下,还安排了一个照顾自己的人。
    他也明白,是照顾,也是监视。
    大明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不能再起战乱了。
    这些年虽然身处民间,但他也能感受到大明愈加繁荣。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四叔,确实是一个好皇帝。
    同时,他也认识到了曾经的自己,有多么天真。
    做出来的事,有多么让自己姑父失望。
    吃完饭,看时间还早,吕文便回到房间读起了书。
    这已经是他为数不多所坚持下来的爱好了。
    读书可以明智,亦可扩展视野。
    闲暇之余,他也会在村子里教授孩童,深受爱戴。
    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下去了。
    寒风吹打在窗户上,院子里早已铺满了一层厚厚的雪。
    吕文打了个哈欠,合上书本。
    吹灭烛火,房间中陷入黑暗。
    ……
    咯咯咯…咯…
    院子里响起一阵鸡鸣声,吕文强打着精神离开被窝。
    穿好衣服,走出房间,跟福伯打了个招呼。
    便开始打扫起院子里的雪。
    “少爷,今年的春联还得您写一下,纸笔我已经准备好了。”
    “热水我也已经烧好了,您就先去洗漱吧,院子就交给我来吧!”
    吕文的字写的很好,每年上门请他帮忙写春联的人不在少数。
    “哦,好!”吕文点点头,放下扫帚。
    转身回屋。
    关于春联的起源很早,到明初才出现了“春联”一词。
    老朱当上皇帝之后,特意颁布了御旨,要求金陵家家户户在除夕的时候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这种热闹的喜庆的景象老朱非常喜欢,不时就会微服私访。
    看看谁家过年没有贴春联。
    一次微服私访,见有一户人家没有贴春联,老朱就生气了。
    询问缘由之后,原来这家是杀猪为生的,过年期间特别忙,没有时间。
    于是老朱让人拿来笔墨纸砚,亲自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也正是因为老朱的重视,春联才得以在民间迅速推广开来。
    成为我们民族过年时的一个重要习俗。
    吕文洗漱完,便开始写春联,家中并不缺红纸,所以每个门上他都有准备。
    吹干字迹,他又和福伯开始贴春联。
    ……
    “偏了偏了!”
    “哦好。”
    “哎哎哎,再上去一点。”
    “再下来一点!”
    “好了好了!”
    长平侯府也字贴春联,管家带着下人们忙碌。
    杨轩背着手,到处走走看看。
    脸上带着笑容。
    今年朱棣发的红包不多。
    北征损失惨重,让他很生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