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70章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们是为我而死

第70章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们是为我而死

    朱棣对于杨轩杀死倭国使臣的事并不怎么在意。
    他更想知道杨轩禁止外邦之人购买《永乐大典》的用意。
    他将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闻言,杨轩想了想,在脑海中组织好语言。
    “贞观时期,万国来朝,大唐威服四方。”
    “周边各国无不仰慕大唐。”
    “遂派遣使臣朝贡。”
    “唐太宗为使华夏文化能传播四方,对各国使臣的赏赐也是不少。”
    “文化,技术等数不胜数。”
    “得到了大唐的技术支持,周边各国的发展极快。”
    “就比如文成公主去吐蕃和亲,带去了大唐先进的文化技术。”
    “虽说在文成公主活着的时候,大唐与吐蕃的关系极为友好。”
    “但是在我看来,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唐国力昌盛,吐蕃不敢对大唐有什么心思。”
    “而在安史之乱后,大唐元气大伤,国力衰弱。”
    “相反吐蕃之前在得到大唐的技术支持后,日渐强大。”
    “对大唐也没有了以前的恭敬之心,反而还趁火打劫。”
    “回纥也差不多。”
    “出兵帮助大唐平乱,但却把洛阳劫掠一空,杀人无数。”
    “当然,那个时候大唐的皇帝也不行,竟然让异族随意劫掠自己的子民。”
    “枉为人君!”
    “还有倭国,贞观时期派遣唐使朝贡,见识到大唐的繁华强大之后,又多次派遣遣唐使学习大唐先进的文化技术。”
    “利用从大唐学习到的东西,他们通过改革,快速发展起来。”
    “元朝初期,两次征倭国失败,更是助长了倭国的气焰。”
    “觉得他们有神风保佑。”
    “洪武时期,沿海倭患频发,太祖派遣使臣去问罪,他们竟然擅杀大明使臣,太祖本想出兵攻打,但倭国远在海外,又有元朝失败的例子在,而且那个时候大明最大的敌人在草原。”
    “太祖只能强行忍下这口气。”
    “后为保护百姓,实施海禁政策。”
    “永乐初年,倭寇依然侵犯沿海地区。”
    “我大明百姓死伤颇多。”
    “直到我大明水师扩大,宝船下海,沿海地区才逐渐稳定下来。”
    “纵观过去数百年历史,我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周边各国就尊重你,认你当大哥。”
    “可当衰弱的时候,谁都会上来咬上一口。”
    “尤其是倭国,大明全然没有大唐时期的尊重。”
    “现在大明国力昌盛,他们不敢挑衅大明。”
    “可若有一天大明国力衰弱呢?”
    “他们会不会入侵大明?”
    杨轩细细道来,看着朱棣反问了一句。
    “他们敢?”朱棣一拍御案,怒道。
    “从历史来看,他们还真敢。”杨轩说道。
    接着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润了润嗓子。
    “对于倭国,我的评价就是知小礼而无大义。”
    “这就是一群白眼狼,学了几百年,华夏文化的精髓他们根本就没学到。”
    “他们那个小岛上,虽有不少矿产,但土地贫瘠稀少,种不出多少粮食。”
    “所以在他们心里,非常渴望有像中原这样富饶的土地。”
    “你想想看,他们向大唐学习了先进的文化技术发展起来之后,就敢跟我们龇牙咧嘴。”
    “若是再让他们把我们大明先进的技术学去,那还了得?”
    “你不妨想想看,几十年,一百年后,他们乘着宝船,架着大炮,从沿海登陆大明,烧杀抢掠。”
    “不要怀疑他们敢不敢,做不做得到。”
    “只要让他们把我们大明的技术学了去,他们就一定会这么干的。”
    说到此处,杨轩不由想起了后世那场旷日持久的抵抗侵略的战争。
    四万万华夏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无数人才将侵略者赶出去。
    在废墟上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国家。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们是为我而死!
    杨轩要让大明强大下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沟通。
    就算以后大明不可避免的会衰落,但只要这片土地依然由汉人做主,那就容不得蛮夷作乱。
    “杨轩,你……”
    朱棣察觉到杨轩的情绪有些不对劲,忍不住出声。
    “想到了一些不好的回忆。”杨轩擦了擦眼角的泪,平复心情。
    朱棣没有再问,既然是不好的回忆,那他就没必要再揭人伤疤。
    与杨轩认识几十年,他还没见过杨轩如此失态。
    “你要不要先休息一会儿?”他关心道。
    “也行!”杨轩点点头。
    刚刚消耗了不少精力,休息休息,也能整理一下思绪。
    平日里闲暇时,他喜欢拿来读书,尤其是史书。
    上辈子没学好历史,以至于来了这里两眼一抹黑,为了补上这方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