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一愣。
“你别犯浑啊。”
“什么犯浑啊,这是必须的。”李治百说,“要么,他们就正儿八经地邀请我们两个人去试镜,谁更适合,试镜说了算,要么,就直接摊开了说我们就只是一个考虑人选,哪能跟现在似的,同时对我们两个人暗示,这个角色就看我们想不想接?这不是故意挑事吗?”
颜良:“那可能还不是只给我们两个人发了剧本。”
“还能有谁?”
“老陆?”
“没,没给他,我刚给他打个了电话。”李治百说,“等等,既然我们两个都推了,那我们还忍气吞声个屁啊,得告诉bbc那边,为什么我们要推。”
“嗯。”颜良点头,“你想怎么说?”
“主要是得让他们知道,我们俩知道了他们同时给我们发剧本、遛我们的事情。”李治百忿忿,“否则,还真当我们是傻子,蒙在鼓里呢。”
李治百和颜良马上就给各自经纪人打电话去了。
-
陆严河听了李治百的电话以后,其实一直都在思考这件事。
现在bbc的英剧都在剧本里设置中国人的角色、把目光看向了中国演员,这当然是好事。
这说明这些年,中国影视剧和演员在国际上确实做出了一些声量了。
但是,因为前期这一块的空白地带太多,所以,很多东西都衔接不上。
如果李治百和颜良是一个专业的、熟悉欧美演艺环境的经纪人来对接这些工作,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就可以避免?
但这也是治标不治本。
陆严河相信,同一个项目,bbc绝对不会对好莱坞的演员们干出这种事。
因为他们很清楚,就好莱坞那些演员们的经纪人会多难搞。
因为觉得你们中国这些演员“不清楚规矩”,所以他们就不按规矩来。
-
“我们接到电话了,邀请我们剧组去参加闭幕式。”
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闭幕式的前一天,刘毕戈给陆严河打来了电话。
“你能赶回来参加吗?”
陆严河说:“我这边的事情就差不多了,可以,恭喜恭喜,要拿奖了。”
刘毕戈却说:“别忙着恭喜我,有可能是你拿奖,到时候是我恭喜你。”
陆严河:“我?应该不会,媒体预测的获奖名单里,并没有我。”
“但是大家对你的夸奖很多,他们之所以没有把你放在预测名单里,是因为这部电影的题材问题。”刘毕戈说,“据说今年主竞赛单元评审团里,有两个评委私底下都表达过对《定风一号》主题的怀疑,所以才让电影在前期预测中局势不太明朗,但既然我们接到电话了,说明电影还是被这一届评审团给认可了的。”
陆严河:“他们眼瞎了才能对这部电影有多好视若无睹。”
《定风一号》这一部电影,能够在不煽情、不喊口号也不做任何政治隐喻的情况下,拍得如此克制、冷静、坦荡,把一个已经拍烂了的题材做得如此“前无古人”甚至是风格自成一派,陆严河可以很笃定地说,它未必是最好的那种电影,但一定是无法忽视的那种电影。
苗月的剧本加上刘毕戈的导演,让这部剧充满了一种文人风骨。谍战片里要有这样的气韵,不是罕见,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但他们做到了。
陆严河回到了威尼斯。
他抵达机场的时候,距离闭幕式开始都已经只有三个小时。
他还需要赶紧转车,然后改快艇走水路,一路急急忙忙地来到酒店,换衣服,做发型,出门的时候,闭幕式的红毯环节都已经开始了。
因为实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赶上——
路上堵得要死。
刘毕戈、苗月、温生明他们先行踏上了红毯,进入电影宫。
现场的媒体看到陆严河没有跟他们一起出现,顿时有些失望。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中国媒体记者问刘毕戈:“陆严河不来吗?”
刘毕戈笑着说:“他在飞奔而来的路上。”
听到这句话,对方眼睛瞬间亮了。
刘毕戈说:“没有想到你们也还留在这里,我看好多中国媒体都已经回去了。”
“我们经费稍微充裕一点。”对方笑了笑,“而且,我们今年两部中国电影都出现在了闭幕式红毯上,我留得太值了!导演,等会儿闭幕式结束以后,我们可不可以跟剧组约个专访?”
刘毕戈看了看苗月。
苗月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行啊,我们约时间。”刘毕戈说,“但是我也不知道大家接下来的安排,不一定能全员到齐。”
“当然,一切以你们的时间为准!”记者欣喜若狂。
-
陆严河下了车,在邹东等人的护送下,终于进入了红毯候场区。
周围人多得跟个菜市场一样。
陆严河一现身,周围人的手机和摄影机就转了过来。
“陆,今晚你能拿最佳男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