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陈钊去建设大东北的申请很快就被批下来了。</p>
在第一批去的人的名单中。</p>
陈钊接到通知后,心里不知是高兴还是忐忑。一方面,好男儿志在四方,他想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荡。用自己的知识真正做些实事。一方面,他也担心爹娘,害怕杨玉莹想念他。毕竟这些年,他都没离开过母亲身边,而且弟弟也去军中了。</p>
他想趁机回宫里去看看父母,但有怕母亲拦阻自己。</p>
“陈钊,收拾好东西,该上车了。”这时,有差人在外面喊他。</p>
“来了!”陈钊一咬牙,拿起行李卷背在身上,走出房门。</p>
此时,外面的大车上,已经坐了几个意气风发的青年。</p>
“陈钊,快上来,就等你了!”一个身体高大硕健,眼神明亮的青年冲陈钊招手喊道。</p>
他叫孙龙江,也是这个县里的学员。</p>
只不过他并不在县衙,而是在县里机械厂锻造车间当学徒工的。</p>
孙龙江之所以和陈钊好,其实也没什么其他原因,就是陈钊去机械厂搞调研的时候,俩人一见如故。</p>
干部子女远离家乡,隐瞒家庭背景去基层锻炼,都放飞了自我的天性。年轻人总爱和年轻人在一起。虽然如此 ,但毕竟阶级不同,见识也不一样。像陈钊和孙龙江这些生长在官宦人家的人,虽然和当地的工农在一起劳动,但说话唠嗑总是像隔了一层。所以,陈钊和孙龙江有共同的语言。</p>
孙龙江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官二代。他的父亲并没有入仕,而且家庭也不富裕,但他的祖父当过大梁的官。这次,孙龙江报名参加了这次“学习活动”,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自己博一个体质内的位置。但他并非只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p>
“我们是多么幸运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又处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立志要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这个国家的建设中来,这样才无悔于人生!”孙龙江慷慨激昂的说。</p>
他并不知道,陈钊是皇帝的儿子,只把一向低调的陈钊当成同道中人。</p>
陈钊也深深为孙龙江的激情所感动。他何尝不是也这样想的呢?</p>
了解到孙龙江在工厂赚的学徒费还要寄回家一部分补贴家用,陈钊更是感慨。</p>
陈钊下到县里的时候,并没有带银两,他很朴素,吃饭也在县里的食堂吃。学员们在基层学习,都会发给一定数量的津贴。</p>
陈钊想拿出自己积攒的津贴费赠给孙龙江。</p>
但孙龙江死活不要。</p>
后来,陈钊得知孙龙江在单位食堂吃不饱的时候,还请孙龙江去夜市吃过烤串。孙龙江死活也回请了一次,陈钊觉得孙龙江是个有志气有节操的男子汉,俩人就成了莫逆的好朋友。</p>
这次,孙龙江也被选中去大东北,能和这样的知己同行,陈钊很是欣慰。</p>
“爹,娘,儿不孝,就不去看望您们二老了,等儿在东北做出些成绩出来,再回家看你们。”</p>
他们从冀州出发后,经过几天几夜的行军,到山海关和各地来的学员集结。</p>
在那里,负责后勤的单位开始给这些学员发装备。</p>
一人一套军用的棉衣裤,一双大皮靴,一顶狗皮帽子,一件羊皮大衣。</p>
看着这些劳保物品,他们都有些傻眼了。虽然大凉大多数地区都处于温带地区,冬季也下雪。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厚重的装备。大东北,得有自己家乡几个冷啊?</p>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p>
这些学员在山海关集结完毕后,继续乘车北上,目标,大东北目前最大的城市——辽阳。</p>
陈钊等第一批两千个工农兵学员一到辽阳,军区司令陈胜就亲自接见了这批贵族子弟。</p>
“你们将被编入各个军团中,跟随我幽州军一起行动。到了这里,你们就不是学员,是兵了。既然是兵,就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什么遇到点困难就装孙子,哭爹喊娘的这种事,最好少干。想要回去,以逃兵论处!”陈胜带着熊皮帽子,披着黑狐皮大氅,穿着鹿皮靴子,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p>
这些工农兵学员一下子就感觉到了,这次“学习”绝不是那么简单的。</p>
但现在后悔已经晚了。</p>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