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七十九章 军令至,战将启中

第一百七十九章 军令至,战将启中


    袁绍捋须笑道:“子龙勿忧,从文正与颜良共守陈留。”
    颜良把袁绍…卖了个底儿掉。
    赵云松了口气。
    “明公之计甚妙也!”
    袁绍笑呵呵地“笑纳”了赵云这小小的马屁。
    袁绍环视其人的中军帐:“诸公若无异议,便请各自忙碌!仲简,子龙,你2人速速就位!”
    淳于琼、赵云再次躬身领命后,袁绍此次军议便宣告结束。
    而此刻,“与颜良共守陈留”的赵旻,也正在其人的艨艟舱室内,与臧霸、陈登、步骘和伏雅议事。
    “屯骑司马,天子而今如何?”
    小&说@<a^pp,ap*p*。
    伏雅叹了口气。
    “卫将军有所不知,自官渡陷入僵局之后,许仲康(许褚)便传军令,进1步加强宫中戒备。而今莫说某等,便是诸重臣,亦不得见天子焉。”
    自招揽许褚至麾下后,曹操便渐渐将宫廷侍卫更换为许褚的部曲,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虎卫军的精锐兵卒。
    刘协出不得宫城,大臣们觐见时又被许褚部曲监视,曹操通过此举,将刘协牢牢控制住。
    从彼时开始,曹操的不臣之心便暴露出来。
    赵旻嗤笑道:“重臣?曹贼之政令,而今皆出自于尚书台,操控于荀文若、卫伯觎之手,许都尚有何重臣?”
    自董卓老贼入洛阳后起,大汉3公9卿之职,便已形同虚设,成为类似两宋凭品阶领取俸禄的寄禄官官位。
    曹操迎天子至许县后,更是加强了尚书台的职能。
    荀彧的尚书令,实则与西汉丞相无异,其后的3国亦然。
    这便是后来3省6部制的原始形态。
    说app,*>pp。
    3国的丞相、3公9卿,除曹操和诸葛亮之外,都是如此。
    尚书台才是中枢机构。
    赵旻当然知道如今许都的大致情况。
    于是,不待伏雅回答,赵旻又问道:“荀文若遣心腹告知令尊,我有天子秘诏在手?”
    伏雅抱拳颔首:“正是!卫将军英明!”
    赵旻突然问道:“刘子台今何在?”
    刘子台便是刚被孙策打败不久的前庐江太守刘勋。
    前文提过,此君之女,或是《孔雀东南飞》中女主角刘兰芝的原型。
    虽然这首诗此时尚未…啊呸!无耻的剽窃犯赵旻!
    伏雅明显跟不上赵旻这跳跃性极强的思维。
    读者身
    其人错愕,失声惊呼道:“卫将军何以得知,家父已暗中与刘府君秘议?”
    赵旻装那啥成功,拈着颌下短须笑道:“令尊屯骑校尉与刘子台有旧,值此拯救天子之良机,其2人定有密谋。”
    大汉宗室刘勋与邑人,也就是其人老乡伏完,确实有些渊源和旧情。
    然而…此事极为隐秘,便连曹操,也对此毫不知情。
    因此,伏雅对赵旻佩服到5体投地。
    当然,臧霸、陈登和步骘,则对此不以为异。
    主公乃神人也,得知此事不足为奇。
    伏雅震惊到无以复加,只好抱拳坦诚道:“某实不知家父与刘府君秘议何事。但秘议后,家父便遣某至琅琊召集部曲,协助卫将军伐曹。”
    赵旻已经可以肯定:伏雅的脑子…啊呸!伏雅心思单纯,不适合从政。
    但伏完又宠爱伏雅。
    ~p
    所以,伏完才会派这厮过来结个善缘。
    至此,赵旻虽只问了3个问题,但已通过这藏不住话的伏雅,了解到了许都如今的概况。
    由荀彧提出、曹操完善的步卒骑马奇袭之计,为何让赵旻、鲁肃如临大敌?又为何让算无遗策的荀攸都大为赞赏呢?
    因为汉末3国,或者准确来说,在两宋之前的冷兵器时代,行军时几乎都是人甲分置!
    也就是说,在行军途中,绝大多数兵士是轻装徒步,不披甲胄。甲胄1般放在“车”中,临阵之前才会穿戴。
    关于这1点,在陈寿先生的《3国志》中记载甚多,绝非孤例。
    由此可知,此事是惯例。
    因此,行军时“人甲分离”的情况,也就为大量的“邀击”行为(半途截击)创造了机会。甚至可能出现仓促临阵时,因甲胄置于车中,导致兵士不得不“轻装突击”的案例。
    “无甲行军”固然危险,但也有其因由。推而论之,大抵可以归因如下。其1是减少对体能的损耗,其2是减少对物资(尤其是鞋袜)的损耗。
    在我们的固有认知中,古代军队出征,既然肩负作战任务,无论是行军还是临阵,似乎都应该顶盔掼甲。
    但实际操作中,行军时大多兵士都是“轻装”状态,甚至进入战区之后亦如此。
    建安十2年(207)征讨辽西乌丸时,曹操先锋“卒与虏遇”(仓促临阵),将士“被甲者少、而车重在后”。
    卒与虏遇,(虏)众甚盛。(曹)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