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汉末雄风 > 第一章 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第一章 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眼中露出不舍与怅然。
    “你我兄弟,本可共扶汉室,何至于此?何至于此?何至于此乎?”
    其人灵魂3连问后,泪水不由自主地自眼角滑落。
    本就感性的曹操,此刻更是真情流露。
    “兄长勿悲,此乃弟之抉择也。弟最后苦劝兄长1句忠言:
    兄长即便再受重挫,亦当惜此身,以图东山再起!弟先走1步,兄长多多保重!”
    言罢,其人1揖到地,起身抽出腰间佩剑,从容1笑后,猛地抹过自己脖颈。
    寒光乍现,这曾不可1世的枭雄,亲手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休止符。
    随着曹操尸首跌落,袁绍本已滑落不止的眼泪,瞬间如洪水般奔涌而出。
    泪眼朦胧中,其人仿佛看到,自幼便跟在自己身后嬉闹、极为爱笑的小老弟,此刻似乎正向自己挥手作别。
    其人纵声大哭,向曹操的尸首1揖到地后,竟失足跌倒,瘫于高台上痛哭不止。
    在这1刻,袁绍1如入关中后的赵旻1般,对这乱世痛恨不已。
    远处的许褚见主公自刎,毫不犹豫地抽出佩剑,向自己主公的尸首顿首后,当场自戕。
    “虎痴这便前来护卫明公!”
    忠义的许褚,紧随曹操而去。
    郭嘉先是远远向曹操尸首行了个稽首礼,随即喃喃道:“世无明公,如伯牙失子期,又有何趣?明公稍候,嘉于泉下与明公痛饮3百杯!”
    言罢,其人1如曹操1般,从容辞世。
    这如游侠1般放荡不羁、而又重视恩义的豪杰,也毅然决然地追随曹操而去。
    赵云看着这1幕幕,眉头紧紧蹙起,心情变得极为沉痛。
    高台上,袁绍哭得险些背过气。
    袁绍虽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曹操当真死在自己眼前时,袁绍仍感悲痛欲绝。
    然则…
    英雄也好,奸雄也罢,总之,曹操会甘心投降苟活?
    这就是可恶可恨的乱世!
    众人仍沉浸于或悲痛、或难过、或惋惜、或自我心灵拷问的种种复杂情绪中时,远处骤然传来1声高喝。
    “广陵陈元龙,率1万精兵,前来援救曹公!”
    这声高喝犹如1发信号弹。
    4面8方,呼喝之声此起彼伏。
    “泰山臧宣高,孙仲台,率4万泰山精卒前来援助曹公!”
    “河内太守魏种,率1万骑兵援助曹公!”
    仍是赵云最先反应过来。
    其人翻身上马,牵着1匹骏马驰至袁绍的高台之下。
    “主公速速上马!徐州、河内6万援兵已至此,我军恐难以抵挡,不若速退至黎阳!”
    袁绍和赵云都清楚,由于曹军破釜沉舟,背水1战,袁军虽最终获胜,却也仅是惨胜罢了。
    如今袁军可战之兵,已不足3万,且此刻均已松懈,又未吃午饭,哪里是6万精兵悍卒的对手?
    袁绍强忍下悲痛,冷静道:“子龙,由你为我断后如何?”
    这1章,先为诸位大大奉上袁、曹2人真实经历的简单介绍…此处,向司马温公致敬,因此云某用编年体形式书写。
    袁绍生年虽未见载于史籍,但结合其人为3俊中的同乡陈蕃摇旗呐喊,而陈蕃于168年诛宦事败被杀来看,袁绍生年不会晚于148年。
    因为古代2十岁及冠后,方才算是成人。
    也就是说,其人至少比曹操年长7岁,确实是曹操的老大哥。
    有鉴于王沈习惯于秽史,因此,云某结合王粲王仲宣的《英雄记》,以及裴松之先生的注,基本可以断定,袁绍是袁成的庶子、袁逢的从子。
    袁成是外戚梁冀的谋士,颇有游侠风范,其人骤然离世,袁绍自然因此而不清不楚。
    袁逢为释族人之疑,便以自己与袁成婢女所生庶子之名,将袁绍抱养。
    云某不敢断言,但实情或许大抵如此。
    下1章,云某再就本章之疑点,为诸位大大展开论述。
    现在,咱们从倒行逆施的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说起。
    中平元年之前,袁绍已有士人之楷模这1美誉;曹操则仍是个阉宦之后的浪荡子。
    曹操杖毙蹇硕叔父,1方面是为作秀装笔,1方面…此事涉及到中常侍们之间的内斗。
    简而言之,他即便杀了蹇硕的叔父也是白杀,因为根本无人追究其责!
    汉末宦官的政治生态,与底线极高的东汉士大夫们迥异。
    囿于篇幅,不再赘述。
    曹操于光和元年(178),受宋皇后牵连免职(何进妹子何皇后立后,以巫蛊诛宋皇后1族,曹家与宋家是姻亲)。
    因曹腾余荫、曹嵩买官的缘故,曹操很快又被复用。
    而在此期间,袁绍则与党人,也就是当时颇有清名的士人关系密切,始终不出仕。
    编年体开始:
    中平元年(184),黄巾之乱起,绍应大将军何进之召,入大将军幕府;操则拜骑都尉,于长社之战中立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