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汉末雄风 > 第二章 但去莫复问,纷乱无尽时上

第二章 但去莫复问,纷乱无尽时上

河白波谷,转寇太原,遂破河东,百姓流转3辅,号为“白波贼”,众十余万。
    卓遣中郎将牛辅击之,不能却。又闻东方兵起,惧。--《后汉书卷7十2董卓传》
    关东联军是董卓上洛翌年、即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初兴起,而卓西迁就在同年2月。因时间联系紧密,故常被人混淆,误以为联军声势浩大,董卓需要避其锋芒。
    时间的前后相继,导致“西迁根源”很是迷惑。但想寻求真相也不难,只要看凉州军与关东军的交战记录,便1目了然。
    关东军屡败于卓,根本无力对抗凉州锐士。
    其1、关东武备不修,甲士不振。便如京都洛邑的羽林、虎贲,也不过是从“市井混混”和“乡野村夫”中擢拔的兵痞,不堪1用。
    旧时虎贲、羽林、5营兵,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或商贾惰游子弟,或农野谨钝之人。
    虽有乘制之处,不讲戎阵,既不简练,又希更寇,虽名实不副,难以备急。--《魏名臣奏》引自《魏书十3王朗传》
    其2、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于河阳津,兵胁洛邑。卓绕其后逆击,匡军奔走流离,死伤殆尽。
    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阳津,将以图卓。
    卓遣疑兵若将於平阴渡者,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魏书6董卓传》
    其3、孙坚伐卓,败多胜少。溃败至“弃其冠冕“以求生。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
    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吴书1孙破虏传》
    而孙坚艰难取得的胜利,靠的竟是“董卓军队内讧”。并州系吕布与“凉州大人”胡轸相互拆台,违戾不和。
    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后汉书卷7十2董卓传》
    初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5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其余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
    轸性急,预宣言曰:“今此行也,要当斩1青绶,乃整齐耳。”诸将闻而恶之。--《英雄记》
    注:青绶指代“银印青绶”,比2千石所佩。彼时吕布为骑都尉,即“青绶”,可知胡轸欲杀布立威。
    其4、联军先遣队曹操领兵追击董卓,遭卓将徐荣邀击,战于荥阳。
    曹军覆没,卫兹战死,5千甲士星散,连曹操自己的坐骑也被射死。倚赖曹洪让马、才侥幸生还。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魏书9曹洪传》
    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魏书1武帝纪》
    关东联军战绩之颓靡,1目了然。
    这武德…啧啧啧!
    很难相信,凭关东联军如此不堪的军事素养,可以逼得董卓遁走。凉州军团西迁、仅仅是为返回关中,回到“羌人、河湟义从、秦胡、匈奴屠各”的家乡。
    董卓在关中的统治还算稳固。3年之后,即初平3年(192)因并州系与凉州系冲突加剧,才遭王允、吕布所杀。
    关中情况的败坏,也恰自卓死而始。正是李傕、郭汜等人横行无道,酿成兴平年间(194-195)的大饥荒,凉州霸府才就此瓦解。
    时3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2年间相啖食略尽。--《魏书6董卓传》
    董卓统治关中时期(190-192),关东联军从未有过哪怕1次“西进尝试”。
    可见,彼时的关东军远非凉州军敌手,甚至兴平年间(194-195)都是如此。
    联军的孱弱松散,令人发笑。看酸枣会盟的主持臧洪,便1目了然。
    职场中,有时推你上去不1定是奖励,而是让你背锅。
    酸枣是地名,在东汉末年是县级单位,隶属兖州陈留郡。
    注:史书之所以用“酸枣”代称联军,大约是因魏武起兵于陈留己吾县(酸枣亦在陈留)。故为尊者讳,便因袭所称。
    不同于文学影视作品,现实中的关东联军几乎从未会合,且分散各地。
    袁绍部:
    渤海太守袁绍、西园军假司马张杨,南匈奴单于于夫罗,3人会师在河内。
    袁绍至河内,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於夫罗屯漳水。--《魏书8张杨传》
    这大约是河内太守王匡被董卓“修理”之后,不得已援引袁绍而来。绍本为渤海太守,引郡兵赴河内。
    袁术部:
    南阳太守袁术、长沙太守孙坚,2人会师荆州,坚驻军鲁阳。
    (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遂治兵於鲁阳城。--《吴书1孙坚传》
    冀州系:
    冀州刺史韩馥屯兵魏郡邺县。
    豫州系:
    豫州刺史孔伷屯兵颍川。
    兖州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