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汉末雄风 > 第四章 闻友在洛邑,延津逢故识

第四章 闻友在洛邑,延津逢故识

    袁绍携幕僚、部曲过河而去,却为赵旻留下诸多粮草、辎重,以及…兵卒。
    当然,还有两千多匹战马。
    人可以登梯,马却如何越城?
    所以,事实上,袁绍仍是大败。
    即便如此,袁绍如今的实力也绝不容赵旻轻视。
    赵旻欲终结乱世,仍遥遥无期。
    历史上,即便袁绍输掉官渡之战,而曹操仍难以攻入冀州,不止因为曹操同样损耗巨大,主要原因还是袁绍家底太厚。
    而赵旻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其人根基不稳。
    所谓根基不稳,指的是赵旻与其人治下兖、豫各地士族豪强的关系尚不稳定。
    士族豪强,才是这时代的社会中坚力量。
    这毕竟是秦汉,而非明清。
    张绣劝降兖、豫数郡国之时,打的是袁绍旗号,这点暂且不提,但沛国谯县…那可是曹氏和夏侯氏老家!
    官渡战场的乱入者兼搅局者赵旻,立于城头之上,目送袁绍等人的船队渐行渐远,不由得陷入沉思。
    虽然他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在实质上,都是官渡之战唯1的赢家,但是,他的争霸之旅才刚刚开始。
    于是乎,其人自白马渡的城头1跃而下时,方才意识到1个天大问题:
    这座城要如何爆破拆除?
    活该!
    谁让他如此苟呢?
    明明布置妥当大军,以鹿角、刀车及陷坑壕沟便能轻轻松松达成目的,其人非要劳民伤财…
    好吧,虽然建材就地取材不花钱,但建此坚城至少也算劳民…劳兵及折腾匠人了吧?
    然而,容不得赵旻细思,老赵家1名军司马便匆匆驰至。
    其人滚鞍下马,单膝跪地道。
    “禀卫将军,我家主将称,今晚主将须看押降卒,故而于延津大寨扎营,请卫将军依天子秘诏谨言慎行。”
    赵旻1阵头大。
    因为其人老叔赵云心中这口恶气,始终咽不下。
    赵旻长叹1声。
    那军司马极为机灵,凑到赵旻身畔低声道:“少君,主君正在气头上,以仆愚见,少君应于明日向主君请罪为善。”
    赵旻心情好了许多,刚要颔首称善,这军司马便再次给赵旻添堵。
    “少君,有句话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主君视少君如亲子,少君何苦欺瞒主君?”
    赵旻顿时失去与这军司马套近乎的兴致。
    忠言逆耳啊!
    所幸赵旻非昏庸之辈。
    其人无力地摆摆手:“今晚我犒赏3军,不禁饮酒,你且留下饮宴!”
    那军司马躬身抱拳道:“仆谢过少君美意,然仆尚需返延津复命。”
    赵旻清楚自己老叔治军之严谨,是以颔首后,目送其人疾驰而去。
    是夜,白马城附近驻防、埋伏之众将及兵卒,将军务暂时搁置1旁,尽情享受着大胜的喜悦。
    延津大寨则1如往昔般守备森严。
    两地虽仅相隔4十里,却犹如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李典的部曲们被分隔看守,为防止降卒逃亡,赵云只给他们发放少许食水。
    至于赵云所率之兵卒…
    如今看押李典部曲的,正是这些人。
    赵云生气归生气,在大事儿上却丝毫不含糊。
    话说回来,谁让赵旻苟到如此程度的?这事儿怪谁?
    为防止1干降将们胡思乱想,赵云还不辞劳苦,与他们逐个谈心。
    所幸曹操麾下,无论谋臣还是猛将,都对赵云心悦诚服。
    是以,赵云1番思想工作做下来,无论曹氏、夏侯氏这些曹操亲族,还是颖川系近臣和降将们,都安心许多。
    这种工作,除身份特殊、极富魅力的赵云之外,娄圭和魏种均不适合做。
    赵云与张辽秉烛夜谈半晌后,后者深深1叹。
    “子龙兄,弟于半年前,无论如何也难以料到,从文竟有今日之成就!”
    赵云也随之深深1叹:“云亦然!”
    张辽踌躇再3后,终是忍不住开口道:“子龙兄与弟出身相似,处境相似,兄应知,弟绝非反覆小人!”
    张辽与赵云皆为当地豪强大族出身,张辽的雁门郡是妥妥的边郡。
    常山国虽非边郡,但因真定县毗邻黑山,所以匪患严重。
    说2者处境相似,大抵上没有问题。
    赵云苦笑起来,温言道:“文远不必自责,形势使然耳!假使云处于文远之境地,亦必颇为仿徨。”
    张辽之事,前文提过,此处不再赘言。
    赵云肯定不会如张辽1般,其人若遇到张辽那种情况,势必将率部曲返乡。
    张辽的文化水平、受礼义的熏陶程度,终究不如赵云。
    但张辽本性并不坏,也确实不想做反覆小人,所以其人才会对如此恶评耿耿于怀。
    选择守节赴义的高顺是别无选择。
    因为高顺是袁绍的外甥、高干高柔的兄弟(从3人名字便可看出端倪),曹操绝无可能纳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