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汉末雄风 > 第十章 宵小沐猴冠,英雄抖虎威下

第十章 宵小沐猴冠,英雄抖虎威下

留,径直向正殿冲去。
    赵云虎吼1声:“吾等大军已至,尔等还不速降!”
    虎卫们见大股骑兵自宫门涌入,向自己1方包围而来,登时如临大敌般结起阵势,谁还理会单枪匹马的赵旻?
    至于1身文官打扮的刘晔…则更无人在意。
    行至承光殿高阶下后,赵旻对刘晔道:“子扬,依照你我之计行事!”
    他对随行护卫的1队骑兵道:“保护好子扬先生!”
    刘晔作揖道:“主公务必小心,若遇贼兵请速退至此。”
    赵旻颔首后,便策马向殿后疾驰。
    刘晔清了清嗓子,如1个业余谈判专家般高声喝问:“殿内诸君欲何求?”
    赵旻懒得纠正刘晔的错误,摇摇头继续赶向殿后。
    赵旻对许都皇宫毫不熟悉,绕至殿后时,见承光殿诸门皆紧闭,其人便有些犯愁。
    他喃喃道:“戒备如此森严,不好苟啊!”
    旋即其人用力拍了下脑门…其人戴着兜鍪,这1下震得自己脑袋嗡嗡作响。
    臭不要脸的赵旻顾不得脑袋,径自向北驰去。
    结果…
    腹黑男冷笑不止。
    这群宫中禁卫果然没经验。
    后宫贵人们的住所,也就是百子坊,叛乱的禁卫居然不设防!
    赵旻未在门口驻足,当即折向西而去。
    趁着老叔和刘晔吸引叛军注意力,他必须找1个熟悉宫城之人,为自己指点迷津。
    然而,叛贼声势如此浩大,此刻宫城内空荡荡,哪里还有闲逛的宫人?
    不得已之下,赵旻骑马向湖边驰去,以期能找到1个因游湖而未来及躲起来的贵人、女官,甚至是宫中婢女。
    苦心人天不负。
    因职业生涯而练就出敏锐观察力的赵旻,在惊鸿1瞥之下,隐约发觉湖边1艘小舟中,似乎有1道人影。
    于是其人驰至湖边,朗声道:“某乃奉天子秘诏讨不臣之卫将军赵从文,方自官渡赶回,救驾来迟,不知哪位贵人在舟内?可否现身相见?”
    言罢,赵旻忍不住默默吐槽:
    曹老板对皇宫渗透得真到位!傻子都能猜到,宦官们和禁卫们是1伙的!万幸宦官们还算明白。
    赵旻至此已想通,为何叛军未控制后宫:因为宦官们不允许。
    如此看来,叛变的虎卫们目的简单明确:自保!
    刘协对他们1定已恨之入骨,若曹操兵败身亡,这些虎卫焉有命在?
    赵旻复又摇摇头,推翻了自己的推断。
    不对!杨彪、钟繇和荀彧1定已劝降这些虎卫,刘协想必也已承诺对前事概不追究,否则这些禁军不会仍在宫中任职。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本已向刘协效忠的禁军,为何又突然叛变呢?
    赵旻暂时无暇细思,见那人仍不肯现身,他温言道:“某有1计,可救天子,但需贵人相助,还请贵人现身相见。”
    他再次等了片刻,正欲再开口,便见1名女子优雅至极地自1艘小舟中站起身来。
    赵旻定睛1看,登时5味杂陈。
    孔融的形象,实则与演义颇为不符。
    咱们聊1聊孔融,下1章再聊甲胄。
    孔融是孔丘苗裔,以“文才高茂”著称于汉末3国。
    对广大吃瓜群众而言,孔融往往与“让梨典故”勾连在1起;其文学地位反倒不显。
    就其生平履历而言,孔文举不宜被单纯视作“文人学士”或“门阀权贵”,其个人标签更倾向“流亡军阀”。
    以地位考量,融与曹魏的华歆、王朗,孙吴的太史慈,蜀汉的马超等人相似。
    换个角度看,论武略,孔融并无超、慈之勇;论文采,孔融虽略胜歆、朗,却无此3人的“机鉴通达”。最终因言获罪,身家夷灭。
    孔融在地方割据8年(189-196),历经初平、兴平、建安,属于3国汉季最为凶暴混乱的时期。
    在青州割据的8年间,孔融昏悖放纵,1无可取,完全不见高门豪族的体面,反而更类似“宠信商贩庸儿”、“贬抑地方门阀”的幽州集团。
    孔融早年经历,诸如“坐上让梨”、“巧识李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乃至“兄弟争死”的轶事典故,诸书多载,不再赘述。
    《续汉书》、《后汉书》、《9州春秋》、《世说新语》等典籍,对孔融早年形象有详述,文多不载。
    孔融发迹、外镇州郡,是在中平6年(189)董卓上洛后。
    融以家世被司徒府举高第,得以出任北军中候,虎贲中郎将。之后山东大乱,群雄蜂起,董卓遣孔融出青州,为北海国相。
    考虑到孔融迁北军中候,在职3日即迁虎贲中郎将,随即出镇青州。可知有其必然背景。
    后辟司空掾,拜中军候。在职3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后汉书卷7十-孔融传》
    所谓“以忤卓旨”,实乃为尊者讳,后文详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