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德·弗雷西内部长的观点实际上也是法国内阁政府其他官员的意见。倒不是说他们胆怯,主要是因为目前法国的外交环境比较差,与周边两大强国英国和德国的关系都不好,还没有强援帮助法国支撑外交环境。
盲目的与西班牙开启一场争端对法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也基本是所有法国官员都能够看清的。
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如此干脆的对西班牙退让。毕竟西班牙只是一个二等列强,法国才是那个更加强大的一等列强。
要说退让,也应该是西班牙向法国退让才是。怎么退让的反而变成了法国这个更加强大的国家呢?
其实和法国内阁的诸位官员一样,法国总理亨利·布里松也有着类似的退让的想法。
他的前任,上一位比较激进的法国总理茹费里在法国国内确实拥有更高的威望,毕竟民众肯定会喜欢更加强硬的统治者,而不是懦弱的只会退让的统治者。
但茹费里的下场已经显而易见了。虽然多次担任法国总理这样的高位,但茹费里没有任何一届任期是坐满的。
在一个多月以前,前任法国总理茹费里因为对亚洲作战不利的原因引咎辞职,这同样也是亨利·布里松成为法国新任总理的原因。
说起来,法国军队之所以作战不利,和西班牙也有很大的关系。
本来法国军队的进攻是很顺利的,海军和陆军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但随着战争的推进,亚洲方面也坚定了作战的意志。先不说彻底打败法国人,至少亚洲方面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土遭受入侵。
越南这些从属国家该放弃可以放弃,但再往北的领土该守的还是要守的。
就在此时,西班牙与亚洲方面达成了一笔军火贸易协议。大量的西班牙制式长枪运输到亚洲,成了抵抗法国进攻的有力武器。
法国军队毕竟是跨越万里之遥作战的,后勤补给始终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
英国还有印度埃及等大型殖民地作为中转站,也能为亚洲方面提供重要的物资补充。但法国呢,在亚洲除了越南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大规模的殖民地。
这也是法国军队未获得完全成功的原因,他们最终还是在亚洲军队的顽强抵抗之下,被迫放弃了对越南以北的进攻。
最后的结果就是虽然法国人赢得了这场战争,但实际上亚洲并没有太大的损失。
法国人获得的只有越南和柬埔寨,这样的情况类似于之前的突尼斯战争。法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取得的战果却不尽如人意。
更尴尬的是,策划这两场战争的都是法国总理茹费里,这也让茹费里还没来得及实现自己的殖民计划,就被迫辞职告别了自己的总理宝座。
“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虽然夏尔·德·弗雷西内部长所说的想法和自己内心的想法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亨利·布里松还是想征求更多人的意见,以更加妥帖的方式处理这次事件。
见所有人都不说话,布里松总理这才点点头下达了自己的命令:“那就这么办吧,尽量避免和西班牙的进一步冲突。另外,我们需要追究引发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下达了命令,让舰队前往西班牙的殖民地港口进行挑衅?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似乎我从来都没有下达过这样的命令,这条命令到底是从哪来的?”
虽然在刚才商讨解决办法的时候一言不发,但在甩锅这个环节,法国内阁的诸位部长还是很有参与感兴趣的。
因为出动的是海军的原因,调查罪魁祸首实际上也相当简单。因为这支舰队隶属于殖民地的原因,能够调动这支军队的除了军方之外,也就只剩下当地的殖民地部门。
但实际上,法国的殖民地应该不会主动地对西班牙殖民地进行挑衅。
虽然法国和西班牙的本土拥有较大的实力差距,但两国的殖民地还真的说不好谁强谁弱。
法国的刚果殖民地面积也很庞大,拥有4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是法国在非洲最大的殖民地之一。
但西班牙殖民地的面积和规模也丝毫不差。刚果领地这个特殊存在暂且不用多说,在土地面积和人口方面都能对法国的刚果殖民地形成碾压。
西班牙的几内亚殖民地经过几次合并之后,也变成了面积极其庞大的超大殖民地。这里还是西班牙非洲舰队的驻地,除非法国殖民地脑子抽了,否则是不可能主动派遣海军挑衅西班牙的。
这么看来,能够派遣海军挑衅西班牙的,也就只剩下军方了。
相较于殖民地和政府的其他部门,军方反而是最不好处理的那个。就算是军方主动派人挑衅西班牙的,法国政府也不敢对军方太过苛责。
毕竟政府讲道理的工具是法律条文,军方讲道理的工具可是步枪大炮。
随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和甩锅,指挥舰队挑衅西班牙的罪魁祸首也很快缩小到军方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