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中大型军舰方面,西班牙的造船业却体现出粥多僧少的局面。
除了更多注重军用船只领域的四大官方造船厂之外,西班牙雇工超过500人的造船厂一共拥有43家。
这43家造船厂当中,有32家只能建造千吨级别的中型船只,无法建造数千吨的大型船只。
真正能够建造大型船只的造船厂只有11家,这11家造船厂的规模不一,能够同时建造几艘大型船只的只有零散的几家。
随着西班牙对非洲殖民地的开发,本土和非洲殖民地之间的经济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从本土运往非洲,也有大量的货物从非洲运往本土。
这些货物的运输全靠着大型货轮的参与,这也是为什么说西班牙造船业在大型船只方面体现出粥多僧少局面的原因。
大型船只在西班牙国内可以说是供不应求,甚至贵族和资本家成立的运输公司还不得不在国外采购大型运输船。
除了西班牙本土和殖民地的经济交流之外,西班牙对外进出口也需要大量的货轮提供助力。
面对着中大型造船厂数量不足的缺点,也确实有必要考虑合并一部分小型造船厂,提高西班牙在中大型造船厂方面的底蕴和数量。
听完霍维利亚尔·索莱尔部长的汇报之后,卡洛点了点头,询问道:“对于我们在造船业方面的问题,工业部门有什么想法吗?”
霍维利亚尔部长点了点头,回答道:“陛下,在我看来,我们是不需要这么多的小型造船厂的。
小型造船厂的建设成本太低,有一定的资金就能建立一家颇具规模的小型造船厂。但在中大型造船厂方面,哪怕具备足够的资金,也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建设出一家中大型造船厂。
考虑到我们对大型船只越来越多的需求,我认为有必要整合一部分小型造船厂,将我们的中大型造船厂数量提升到50家以上。
同时,政府应当出台一定的补贴政策,帮助这些中大型造船厂更好的稳住脚跟。只有这些中大型造船厂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站稳脚跟之后,我们的造船行业才能和欧洲其他列强比拼底蕴。
在此之前,政府需要付出一定的资金代价,或许还要帮助这些造船厂培养新的一批熟练的造船工人。”
对于这样的手段,西班牙政府其实已经不陌生了。
早在十多年前,西班牙在军用造船厂的领域就采取了同样的方法。
原本的西班牙军用造船厂也是有十多家的,最终经过整合之后,只剩下了目前的四大军用造船厂。
霍维利亚尔部长的提议,实际上就是仿照西班牙在军用造船厂方面的整合经验,整合一部分民用造船厂。
小型造船厂对国家来说没有太大的提升,但中大型造船厂对国家来说是有一定的提升的,而且还具备战略价值。
民用造船厂完全可以在战时转变为军用造船厂,这种转变速度远远比从零开始建设一艘军用造船厂的速度快得多。
如果西班牙能够建设出数十家中大型的造船厂,也就代表着西班牙在战争时期拥有数十家军用造船厂可以建造军舰。
到时候就可以让四大造船厂全力建造战列舰,让这些改为军用造船厂的中大型造船厂去建造数千吨的巡洋舰和其他的军舰类型。
卡洛点了点头,但并未直接同意霍维利亚尔部长的提议,而是将目光看向了卡诺瓦斯首相,询问道:“首相怎么看呢?其他人有什么想法吗”
此时的卡诺瓦斯首相再也不是那个需要塞拉诺大公站台才能稳住自己位置的政坛新贵了。自从1877年正式成为西班牙的内阁首相开始,卡诺瓦斯首相在西班牙政府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也已经度过了13年的时间。
连续三次连任内阁政府首相的宝座,一方面体现了卡洛对卡诺瓦斯首相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卡诺瓦斯首相的能力和影响力。
目前的卡诺瓦斯首相是当之无愧的西班牙政坛影响力最高的人,他的影响力已经不弱于曾经的普里莫首相,只是对于军队的掌控力还差一些而已。
听到卡洛的询问,卡诺瓦斯首相摇了摇头,面带笑容的说道:“我认可霍维利亚尔部长的提议,对于造船业已经展现出的问题,或许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卡诺瓦斯首相都没意见,其他人自然也不会站出来提出自己的观点。
毕竟卡洛和卡诺瓦斯首相都没有表达反对的态度,此时站出来反对,这不是公然打国王和首相的脸吗?
眼见没人表达反对的态度,卡洛这才点了点头,随后下达了命令:“既然都没有异议,那就采取霍维利亚尔部长所说的办法。
工业部门尽快拿出一个方案,其中涉及的对造船厂的补贴问题可以可以和财政部门沟通解决。
等到有一份完整的方案之后,你们内阁自行表决即可。”
对于这二十年的国王生涯,卡洛最大的经验就是在内阁会议的时候不要过多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