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嘛。”
头车打响了发动机,跟着苏阳来到了林场。
六子原本是送大学生去车站的,可如今这情况恐怕要大半天时间才能出去了。
几个大学生一商量,要不等明天再走吧,早一天晚一天的也不碍事。
随即也跟着六子来到林场帮忙。
三轮车来到进场后,找了一些人给帮忙装车,几个人轮流装,秸秆比较轻,虽然不累人,但是时间长了,胳膊也抬不起来。
一车车的秸秆装好后开始往林场里开,让停在路上的车子先进来,腾出一条道来。
“阳哥,这里交给我吧。”方倩来到苏阳跟前,接过手里的小旗,冲后面车挥了挥。
“方倩,今天你看也走不掉了,等明天再送你们去车站。”
“没事阳哥,我们不急这几天。”
苏阳来到村口喝了口水,压压嗓子,一上午嗓子都快喊冒烟了。
等到了晌午头上,这条路也疏通好,林场上的三轮车才慢慢开了出去。
“六子,这里就交给你了,我得在前头给大家带路,先走了。”
苏阳跟六子打完招呼,便骑上了摩托车,走在车队的最的最前方。
长长的车队经过沿路的村庄时,大家纷纷跑出来看热闹,从没见过这样庞大的车队,比结婚的车队都多。
车子到了墨钰县后。
停在了旺什村的村口。
这两天经过昼夜两班倒的犁地,整个旺什村基本已经犁了小半了。
地里的料子自然也都收拾干净,由于自家的瓜田,大家收拾的格外认真,相比他们之前着急忙慌的捡料子,这种方法的效率就高多了。
二冬子站在乡间地头,指挥着三轮车前往地里,每个地头上卸下几吨。一辆三轮车踩实压平之后,平均能拉两三吨的秸秆。
每个地头上卸下几车就足够用了。
再由地板车往地里送,人工用木叉子挑着秸秆往沟里撒。
这个活原本是苏阳招人去做的,可乡亲们也亲力亲为,主动包揽了这些活。谁家的谁去撒。
苏阳能做的就是收秸秆,犁地,收料,推平,工序相比之前省略了一半。
这几天林晓倩就比较辛苦了,白天登记称重,晚上还要登记称重。没办法,整个村子会算账的人屈指可数,找人替换也找不到人。
苏阳来到地头的阴凉树下,看到林晓倩顶着两个黑眼圈,便做了过来,接过本子和笔,开始记录起来。
“晓倩,你快回去睡会吧,熬两天了,这里有我就行。”
林晓倩懵懵的也没有推辞,看来也是困极了,朝夜校的方向走去。
苏阳刚好想起一个人来,盛子这段时间不是想跟自己干嘛,实在不行让他来记记账,这小子有文化,跟林晓倩换换班,两个人都不累。
想到这,苏阳掏出怀里的电话本,翻了几页找到了盛子的电话号码。
“老叔,你帮我给这个号码打个电话嘛,叫盛子,让他下午到咱们这来帮忙,就说我让他来的。”
“好嘛,我这就去。”
下午的时候。
上百辆的三轮车终于将往什村两千多亩地的地头上,堆上了秸秆料。大差不差的应该够用,而各家也开始撒料了。
就跟撒粪似的,但是比撒粪快多了,也轻巧多了。
一亩地,两个来回就能撒完,而推土机也是如此,随着一个地方的撒完,推土机便慢悠悠的推了过来。
推土机虽然慢点,远大农机厂答应送来的一批机器,应该这两天就会开过来,到时候效率就会提高数倍。
到了下午两点。
三轮车陆续回去了。
瓜田里也逐渐恢复了平静。
林场上那些秸秆料子差不多也该拉完了,下一步就应该换秸秆收购的据点了。
二冬子从住的地方端来了一些饭,苏阳就地吃了一些,又灌了一瓶凉白开,这才吃饱了肚皮。
半下午的时候,于盛风尘仆仆的骑车过来,直接骑到了苏阳跟前。
“阳哥,我来了,我来干活来了!”
苏阳这才算了一会账,纸头上就列满了竖式,看来在后世用惯了电脑手机,手给咱坏了。
“盛子,你来的正好,你要是决定在这干的话,那就好好干吧,坐着登记算账,明天还有人接你班,活不累,你能不能行?”
“我太行了阳哥,我在银行就是数钱的,这点账算啥!”
说着,于盛便拉起苏阳,自己做在了桌子旁,掀开本子就开始登记算账。
这架势,一看就是专业的。
苏阳起身活动下筋骨,来到瓜田地里,看着地里忙碌的景象,也放心了不少。
他来到犁好的地里,弯腰看了看这些沟壑的深度,自己秸秆撒的密度,还有豆科类的均匀度,数值都是合格的。
等他走到老杨家的地里,瓜田已经收拾平整了。远处,三辆拖拉机错落有致的在田地里穿梭,乡亲们拉着地板车在后面撒着秸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