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醒来的时候,丰腴花白的身子挽着自己的胳膊,苏阳轻轻动了动,热巴就醒了。
“嫂子你醒了。”
“阳子,几点了?”
苏阳看了看窗外,太阳已经很高了。
“嫂子天不早了,咱们该起了。”
说着苏阳开始穿衣服,刚穿上背心,又被一双大手给拉了下去。两个人在被窝里鼓鼓囊囊的一阵子,又耗了半晌的精力,这才舍得起床。
“我先走了嫂子,你好好休息。”
“知道了,晚上早点回来。”
摩托车朝着城里去了,来到城里已经饿的不行了,随便吃了几个烤包子,便来到了民族街。
今天街上格外热闹,很多人都朝着工厂的方向而去。很有很多都是年轻的巴郎子,也有不少四十岁的中年汉子。
厂子门口贴着一个红布幅,上面写着“玉器鉴定所招工”,一旁还立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招工的条件。
“巴郎子,你也是来招工的?听说这里条件不错,管吃管住,一个月五百呢!”
苏阳回头看去,一位看上去二十多岁的巴郎子,长得憨厚,身穿“金麦化肥”的白色背心,看自己骑着摩托车停在了身旁,便朝自己问道。
苏阳点了点头:“是啊条件不错,对了,你们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吗?”
这巴郎子咧嘴一笑,竖起大拇指,“别人我不知道,但是我在俺们街可以说是这个,什么料子在眼前一瞧,就能分出个四五六来。”
“你们街?”苏阳纳闷的问道:“你们街是做什么的。”
“昌华路,俺们那里都是干雕刻的,我不喜欢雕刻,想自己出来干点啥。”
“昌华路的王春生你认识不?”苏阳随意问了一句。
“那咋能不认识啊,那是俺爹!我叫王石,你咋也认识俺爹?”
苏阳笑了笑,搞了半天是王春生家的巴郎子,看着比自己小几岁,老子英雄儿好汉,看样子是有几分本事的。
“害,碰巧认识,昌华路去过几次想去拜师的。”
“学那玩意干啥,一辈子窝在家里,也雕不出什么名堂来。我想当鉴定专家,以后能走南闯北,学一身本事。”
苏阳看着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竖起大拇指,“不错,挺好,但也得脚踏实地一步步来。”
“我知道,我这不是来这里招工了嘛,听说要招二三十人,怎么也得应上吧。”王石拍了拍苏阳的肩膀:“你也加油,回头争取一起录用。”
“行。”
苏阳挤在人群里,看着周围的人,男女老少约摸着有二三百人。来到院子里,松松散散的站着,有些人认识就聚在一起聊天,打听着今天的招工事情。
大家对鉴定所不了解,但都是冲着工资来的,大胡子靠着自己关系,在附近几条街上宣传了一遍,这事就传来了。
一大早就涌过来这些人,也有一些是来看热闹的,还有一些想滥竽充数的,当然也有不少像王石这样有真本事的人。
所以招工也是个技术活,能把这些人筛出来不容易。
没多久,大胡子和刘小成从屋里走出来,面向大家打了个招呼,大家立刻安静下来。
“大家安静一下嘛,今天咱们鉴定所第一次招工,条件大家也看到了,我们要技术工种,懂玉石料子的,懂玉石雕刻的,懂玉石文化的才能留下。咱们丑话说在前头,要是不合格的,就谢谢大家捧场了....”
话音刚落,下面的人群躁动起来。
王华激动的拍着苏阳膀子:“你听听,刚才那三个条件我都符合,这不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嘛!”
刘小成也补充道:“我们今天一共有十道题,分别是十种玉石料子,能完全分辨正确的直接录取!能分辨九个的也大差不差,能分辨八个的就往后稍一稍,其他的就算了。”
大家顺着刘小成身后看去,一排长椅桌子上摆放着十块料子,三块带石皮子的,两件玉雕,三个天窗口,两件其他玉种。
这题目比在北大窑跟大学生出的题还难啊。
“好了,大家在这边排好队,一个一个来,大家都自觉点,不要交头接耳。”
随后,大家自觉的排成了长队,一个个的排队开始去鉴定。苏阳跟在王华身后,也像模像样的走了进去。
刘小成也看到了苏阳,本想上前搭话的,想着他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便算了。
苏阳在没有开启系统的情况下,能将这些料子认出个七七八八,也不敢保证百分百正确。
身旁的人,就跟上学考试一样,有人奋笔勤书,有人左右张望,有的人就是来糊弄的,连基本的打灯都不会。
不过倒也发现了几个好苗子,包括王石在内,那两件玉雕品,打眼一看就写了下来,几个开天窗的打完灯也不在话下,唯一上难度的就是那两个外来玉种,这属于加分项。
王华从小跟着他老子摆弄各种玉石料子,见过不少外来玉种,很快就将十块料子写了下来,第一个交到了刘小成手里。
随后就在一旁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