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也是立刻站了起来。
“走。”
没有犹豫,当即大步向着房间外走去。
没多久。
一个王卫百户在百名麾下王卫的簇拥下,携王诏而临。
“末将恭迎王使。”
朱正走出来后,当即躬身一拜。
“燕王诏谕。”
“都指挥同知朱正,劳苦功高,率军攻克辽东府全境,立大功。”
“依军中军功赏罚。”
“晋朱正将军为【都指挥使】,执掌燕军第三都所营,并驻守辽东,全权掌辽东军权。”王卫百户打开王诏,大声宣读道。
随着话音落下。
封赏落定。
在朱正身后的亲卫还有朱高煦也是发自内心的为朱正高兴。
“末将,谢燕王殿下。”
朱正自然是大声道谢。
王卫百户带着一种敬意,快步走到了朱正的面前,将王诏对着朱正手中一放。
“朱将军。”
“王爷说了,如今南军已被击溃,近期无战事。”
“所以朱将军可将辽东防务重整,特别是北疆边境防务,万万不可有失。”
“除朱将军麾下都所营外,王爷已经下令调派五万整编好的新军入辽东,如何安排镇守调度,还请朱将军自行定夺。”王卫百户一脸恭敬的对着朱正道。
闻言!
朱正了然的点了点头。
五万新军。
自然是重新整编的降卒,用以燕军将士作为军官来掌控,并且将其打乱混编,重新成军。
这一次南军调集了五十多万大军来伐,自北平之战后,被俘获的南军自然就已经超过了十万之众,这么多人,虽不能完全化为燕军战力,但也可以作为镇守一方,守卫之任。
在两个多月时间的重新整编之后,自有用处临。
比如镇守各处。
特别是辽东这等边境府域,还有大宁。
这些都需要重兵来防守的。
这些整编降卒的战力如何,不做多说,但只要兵力到了,防守到了,还是有用的。
“我明白了,不过此间还有一事,劳烦一定要转告王爷。”朱正十分严肃的道。
“请将军说,标下一定原本带到。”王卫百户恭敬道。
“今年战事或已定,但来年,朝廷恐有与北边元人勾结之风险,我入辽东后,在北疆发现了诸多异族入侵,这并非寻常,还请王爷早知,慎重对待。”
“如若我未曾料错,明年,元人必有举措。”朱正十分肯定的对着眼前的王卫百户道。
听完。
王卫百户当即躬身一拜:“标下全部都记住了,定不敢有任何遗漏,必原本上禀王爷。”
说着。
王卫百户直接转身,翻身上马离开。
“恭贺将军晋升都指挥使。”
朱高煦走上前,激动对着朱正道贺。
“领取王诏一封,奖励普通宝箱一个。”
“宿主晋升【都指挥使】,奖励二阶宝箱一个。”面板提示道。
“好了,燕王已经看到了了边境不稳,故而调派了五万新军来辽东,想来除了辽东外,大宁也是关键,至于秦晋两府域的兵力镇守应该少一些。”
“你做好准备,拟定一份镇守舆图,到时候呈奏燕王。”朱正转过头,对着朱高煦交代道。
“末将领命。”朱高煦恭敬领命。
不过在准备退下去的时候。
朱高煦又面带忧色的看着朱正:“将军,末将还有一问。”
“说。”朱正沉声道。
“倘若来年北边的元人真的要南下动兵,我们该如何应对?”朱高煦一脸凝重的问道。
凭此间情况。
还有朱正所言,朱高煦是真的有着一种紧迫感。
南北夹击,后果难料。
有此问,也正是因为朱高煦太过担忧。
“如果元人动兵,燕王只有两个选择,第一,选择议和,割让利益,换取元人退兵,第二,扼守北疆,与元人血战到底。”
“除此外,别无他法。”朱正沉声道。
“大明没有议和的将军,更没有议和的藩王。”朱高煦直截了当的说道,充满了年轻血性。
更有着属于作为北疆藩王皇族后裔的责任。
他们之所以会镇守北疆,为的就是拱卫大明,保万民之安。
如若真的选择议和,割让利益,这是何等的屈辱?
他日史册之上又会如何记载?
在华夏数千年的传承下,大多数的人都是选择风骨,选择清名,选择血性,而非屈辱。
看着朱高煦如此,朱正一笑:“总之,就看燕王如何决断吧。”
“而且,你也不错。”
“有作为大明战将的血性。”朱正夸赞道。
想到了历史上的“大明战神”朱祁镇。
葬送明军三大营精锐,甚至还被北边的元人抓住了,可他却没有丝毫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