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迁都南京之后命崔乾佑率部南下,于是他率领四万人马顺着大运河抵达杭州,一路上又裹挟了两万百姓从军。
这时候的南京还没有意识到危险,崔乾佑一路高歌猛进,率部连续攻克了会稽、诸暨、金华等地,目标直指沿海重镇温州。
张巡与雷万春在括州境内部署防御,据守缙云、括苍两座城池,形成犄角之势,阻滞叛军向南推进。
崔乾佑发了狠,立誓要在三个月内拿下温州,砍下张巡的首级祭旗。
谁知道崔乾佑话音未落,南京那边就传来噩耗。
大唐皇帝李瑛亲率五万大军突袭南京,半夜兵临城下,兵不血刃的攻克了南京城,包括大燕皇帝安禄山在内的整个朝廷被一锅端掉。
崔乾佑当时听到这个噩耗的时候眼前一黑,急火攻心之下当场晕了过去。
被手下的将校唤醒之后,崔乾佑仔细向斥候询问细节,依然难以相信这个情报。
“李瑛远在长安,隔着南京两千多里路,难不成是插上翅膀飞到了江南?”
数日之后,有昔日同僚自金陵来到崔乾佑军中劝他投降,并带来了安禄山的亲笔书信,崔乾佑这才相信“大燕亡了”……
“能元皓尸位素餐,居然连一天的时间都没能坚守下来,真是大燕的罪人啊!”
听劝降的官员叙述完战事的经过,崔乾佑扼腕长叹,拍案大骂,“这个庸贼死有余辜!”
直到这时候,崔乾佑并没有意识到安庆绪会见死不救,认为只要南京城能够坚持一天,安庆绪就会从扬州回军救援,化解南京之围。
但能元皓的玩忽职守葬送了大燕的社稷,让大燕国的京城城门大开,将大燕的君臣毫无防护的暴露在了唐军的刀枪之下,所以能元皓就是南京失守的头号罪人。
但崔乾佑与安禄山之间从前是同僚关系,后来变成上下属关系,现在又变成了君臣关系,总而言之属于彼此合作,不像安守忠那样对安禄山忠心耿耿,凡事都替安禄山考虑。
在一番斟酌之后,崔乾佑拒绝投降,认为大燕国的核心将领投降之后只能是死路一条,李瑛不可能放过自己。
几天之后,从扬州逃到山东的安庆绪在高密登基称帝,成为了大燕国第二位皇帝。
安庆绪的使者很快来到崔乾佑军中,宣布册封崔乾佑为晋王,并让他尽快率军放弃南方战场,自海上返回山东与主力大军会师,据守山东半岛与河北东部地区。
安庆绪是大燕国的太子,在安禄山被俘之后登基称帝顺理成章,能够迅速稳定燕军军心,崔乾佑立刻表示拥护安庆绪的帝位,承认他大燕国皇帝的身份。
但崔乾佑却没有服从安庆绪撤回山东的命令,而是计划绕过括州防线,前往山峦密布的福建、岭南等地展开游击战。
发现了崔乾佑的意图之后,张巡与雷万春率军出城,在括州南下的要道设伏,阻击叛军南下。
崔乾佑率军与唐军打了好几次,俱都遭到顽强阻击,难以顺利突围。
就在这时候,崔乾佑又接到了不利情报,唐军大将李嗣业率领五万人马自南京出征,目前已经兵临苏州境内。
畏惧于唐军浩大的声势,再加上南京沦陷,安禄山及满朝文武惨遭俘虏,燕国的地方官俱都望风归降,崔乾佑委任的常州刺史、苏州刺史连抵抗都不敢,俱都弃官逃命。
随后,李嗣业兵临杭州城下,杭州的燕国官员开门投降,恭迎唐军入城。
至此,被崔乾佑攻占的苏杭地区全部被唐军收复,孤客穷军的崔乾佑失去了所有的地盘,也失去了任何支援。
李嗣业把战船停在杭州城外,率领五万大军弃舟登陆,浩浩荡荡的向括州地区进军,计划与张巡、雷万春夹击崔乾佑,将之围歼在括州地区。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唐军,崔乾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帅帐中聚众商议,向他们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
“本王准备率部前往琉求岛,在那里扎根盘踞,等将来中原动荡之机,再重新杀回大陆!”
崔乾佑率领的这支人马是燕军核心主力,在造反的过程中双手沾满了鲜血,称之为恶贯满盈都不为过,所以他们不敢像安守忠那样投降唐军。
在目前的局势之下,这支燕军只剩下逃亡一条路,他们从上到下的都支持崔乾佑的决定。
“我等愿从晋王吩咐,渡海去琉求岛!”
“哪个敢说一个不字,老子砍下他的脑袋,要么整个人去琉求岛,要么让脑袋去琉求岛!”
“既然诸位将士都支持本王的决定,那咱们就出发吧!”
随着崔乾佑一声令下,五万叛军直接放弃了营寨,趁着夜黑风高的夜晚向东边的台州逃窜。
等唐军获悉叛军行踪的时候,崔乾佑已经率部逃亡了四五十里路。
张巡与雷万春兵少,又怕崔乾佑设下埋伏,不敢追击,便派人向从北面赶来的李嗣业禀报。
“告诉李嗣业将军,请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