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盛唐华章 > 第1071章 万人告御状

第1071章 万人告御状

    听了李瑛的话,整个船舱里的大臣俱都露出好奇的目光,等待着大唐皇帝的下文。
    现在的大运河已经十分完善了,不知道陛下还要怎样改善?
    坐在天子一侧的申王李祎捋着花白的胡须说道:“大运河北至幽州蓟县,南抵杭州钱塘,总长五千四百里,堪称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已经十分完善,不知陛下打算如何改善?”
    “小庆啊,拿地图来。”
    李瑛微笑着朝站在一侧的吉小庆吩咐一声。
    “喏。”
    吉小庆答应一声,很快就捧来一幅地图,在义子刘伶的帮助下展开在诸位大臣眼前。
    李瑛拿起笔墨走到地图前,轻轻的描了一条线。
    “朕计划从徐州北上,借助泗水河道连通微山湖,再向北一直拓展到兖州连接东平湖,再继续北上抵达博州连接东昌湖,然后过黄河进入河北境内,在临清县境内连接永济渠。
    如此一来,从杭州去蓟州就不用再绕道洛阳,将会把这条航线从五千四百里缩短到两千八百里左右,极大的节省两地之间的通航时间,也会减轻洛阳河段的通航压力。”
    简而言之一句话,李瑛提出的路线就是元、明时期的大运河主干线,因为这个时期的洛阳已经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所以通济渠逐渐被废弃。
    自元朝时期又修建了一条新的运河主干线,从江苏淮安一直向北贯穿整个山东直到河北连通永济渠,这样北京与南方之间的航运便不用再经过洛阳周转,极大的提高了航运效率。
    “河北人口高达一千多万,贸易需求量巨大,如果能够打通这条航线,势必会让南北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在改善民生的同时还能提高国家赋税,可谓一举两得。”
    李瑛丝毫不给大臣们反对的机会,“当然,战乱尚未完全结束,百姓们需要休养生息,朕不能操之过急。
    故此,朕计划等明年秋天或者后年春天再动工开凿,并吸取杨广的教训,避免急功近利,将工期延长到五年,减轻役夫的劳累与压力。”
    皇帝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而且这件事也确实利国利民,自然不会有哪个不开眼的大臣跳出来反对,众人纷纷赞成。
    “陛下既然已经做出详细规划,臣等完全支持,岂敢有丝毫异议!”
    李瑛颔首:“那好,这件事等回到长安之后,就让工部提上议程,从现在就开始做好筹划。”
    开凿大运河新航段的计划定下来之后,船队于三日之后抵达了沿岸重镇宋州,也就是唐军与燕军决战的主战场。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仆固怀恩率领的十几万唐军与史思明率领的十几万叛军在此对垒厮杀,让宋州的百姓深受其害,经济为之凋敝,土地为之荒芜。
    得知皇帝的龙船从宋州过境,百姓纷纷在运河岸边聚集,不过半天的功夫就从一开始的千余人发展到上万人,最后多达三四万。
    现在的宋州已经改名睢阳郡,新任太守是出自范阳卢氏的卢荣光,面对大量聚集的百姓他无力约束,只能率领千余差役挡在岸边,并与百姓们约法三章。
    “各位桑梓,你们有请求可以向圣人提,但不可失了礼数,更不可杂乱无章的七嘴八舌,应该推选几个乡贤作为代表,向圣人表达你们的诉求。”
    既然官府不阻挠自己告状,百姓们自然没有异议,经过一阵表决,最终推选了二十名乡贤作为代表向圣人表达诉求。
    十月的宋州已是深秋,河边的秋风更加萧瑟,吹得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吹得岸边的旌旗猎猎作响。
    数万百姓站在岸边绵延十余里,俱都伸着脖子望着大运河宽阔的河面,对大唐皇帝的龙船翘首期盼。
    “来了,来了!”
    晌午过后,有眼尖之人看到了自远处驶来的船队,兴奋的扯着嗓子呐喊一声。
    “陛下来了,陛下来了!”
    睢阳的百姓们瞬间沸腾了,有人欢呼、有人雀跃、有人呐喊、有人哭泣,更多的人跪在岸边高呼万岁。
    随着船队愈来愈近,卢荣光派遣差役组织百姓跪迎大唐皇帝:“都跪下迎接圣人,高呼万岁!”
    在官府的组织下,大多数百姓跪倒在岸边,但还是有三成桀骜不驯的人置若罔闻,摆出一副看热闹的姿态。
    法不责众,更何况没有法律规定老百姓见了皇帝的船就要下跪,睢阳的官差拿这些人也没办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有看到这些人。
    “启奏陛下,睢阳岸边聚集了大量的百姓,足足有三四万人。”
    在前面开路的监门卫大将军吕奉仙察觉到了异常,便跳上走舸靠拢龙船爬上去向李瑛禀报这个情况。
    李瑛这一路行来,各地百姓夹道欢迎的场面已经屡见不鲜,但通常都是三四千人,达到三四万规模还是头一次。
    就连人口稠密的徐州,迎接天子龙船的时候也不过只有五六千百姓,这睢阳的百姓也太热情了吧?
    “让令狐承和李太白提前靠岸,问清是何原因?”
    吕奉仙的禀报引起了李瑛的重视,下令减缓船速,让礼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