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做客都让人笑话;又说,她又不是不还,怎的还需要亲生的儿子来索要?
老夫人最会看人下菜碟,对着赵伯耕只管说她的不容易,赵伯耕最不耐烦听这些絮叨,每次都在老夫人这里铩羽而归。
又有弟妹借了双面绣屏风去,说是描摹上边的花样,结果把屏风“弄坏”了,也不说修补,也不说归还,更不提赔偿的事儿,只两眼一抹黑装傻充楞。
赵伯耕与二弟说过一次,赵仲樵就恼了,直说至亲的兄弟,哪至于因为一件屏风生龃龉?
还说回头若不能赔大嫂一件一模一样的,他就把洛氏撵回娘家去。
赵仲樵嘴上说的厉害,他自然不好让二弟与弟妹因此事闹翻。更不用说,弟妹还是他嫡亲的表妹,每次见面对他也很恭敬亲近。
都是至亲,那好因为一件屏风生分?
屏风最后自然没有要回来,连带着老夫人那里的首饰和摆件,也都打了水漂。
赵伯耕办事不利,怕被常氏念叨,回头先将常氏说教了一顿。
说她既不想借,不借就是。哪里有借了几日就问人索要的道理?母亲那里更是如此,只当孝敬母亲了,难道她还想讨回来?
赵伯耕基于大男子的心态,将常慧心劈头盖脸一顿说。
他却全然没想过,孤身远嫁到京城、商户女出身、这些年又没生出个儿子来,常慧心在府里的日子有多艰难。
若不是她还有些好东西,老夫人和洛思婉还想盘剥她,她对他们来说还有点用处,不然,她都上不了桌、吃不了饭。
她为护着幼女平安长大,只能勉力忍了这些。
可一而再、再而三,她也不是开首饰铺的,那有那么多好东西被他们索要。
此番她让赵伯耕出面,本意也不是真要把东西要回,而是要摆出一个“下不为例”的态度。
谁料,态度摆出来了,却虎头蛇尾,根本没起到什么威慑的效果。
不仅如此,她还被赵伯耕说教一通不孝不悌,这让常慧心冷了心,以后再是遇到这些困难的局面,也不和赵伯耕说了。
也因此,对于老夫人和洛思婉究竟从常慧心这里要走了多少东西,赵伯耕心里真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