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可以长城为界,不断向外设置藩镇卫所,例如燕王殿下前不久刚刚凯旋而归的开平卫。\
\而这些在塞外的卫所,便可作为我大明与蒙古部落进行茶马互市的场所。\
\蒙古人若是能够从中获取利益,便会自然而然的维护茶马互市的秩序,并间接扩展我大明在塞外的疆土。\
\假以时日,这些藩镇卫所终将演变成城池,成为我大明的疆域。\
\此外,这些设置在关外的藩镇卫所还能将战火拦截在塞外,让我大明腹地免受战火的袭扰。\
尽管至今为止,立国二十余年的大明从未在\塞外\建立起任何一座有规模的城池,疆域仍是集中在\汉人故地\,但经过十余次的北伐,蒙古部落活动的范围已是大为缩减,若无大规模军事调动,平日里皆是待在草原深处,而不是像前些年那样,肆无忌惮的驰骋在长城脚下,觊觎着大明边境。
此消彼长之下,雄才大略的朱元璋自然而然的便衍生出了在塞外修建藩镇卫所的念头,只不过受限于后勤辎重及自然条件等缘故,方才没有大规模施行。
\倘若北元皇室闻讯,率兵来抢该当如何?\停顿少许,朱元璋转而语气沉重的询问道。
弱肉强食,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在塞外草原上,被蒙古鞑子贯彻的淋漓尽致,那些生来便会骑射的蒙古鞑子对于儒家推崇的\礼义廉耻\嗤之以鼻,只坚信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
倘若草原上的某些部落能够从\茶马互市\当中获取到切实的利益,必然会引来强大部落的觊觎,甚至是灭顶之灾。
毕竟在蒙古人的心中,强者才能拥有一切。
如此一来,这些本就势力强横的蒙古部落必然能够从中获取到平日里难以获得的资源,从而迅速壮大,威胁到大明。
换句话说,曹爽的这个法子犹如在刀尖上舔血,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玩火自焚\的后果。
\打!\
\恩威并施永远是相辅相成的计策,我大明在对这些蒙古部落怀柔的同时,也要做好厉兵秣马的准备。\
\只要将这些蒙古鞑子打疼了,自然而然便会让这些蒙古鞑子知晓规矩的重要性。\
见朱元璋面露犹豫之色,曹爽又赶忙看向一旁的燕王朱棣补充道:\蒙古鞑子欺软怕硬,崇尚强者的心理,燕王殿下应该比我更加有感触。\
\这些事,如若不趁着我大明正值巅峰,军中虎贲尚未凋零的时候去做;等到百十年后,咱们大明恐怕也是有心无力了。\
依着历朝历代的规矩来看,哪怕是在精锐的军队,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废弛,各种各样的弊随之涌现。
大明军队如此,蒙古铁骑如此,就连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八旗也是如此。
\先生的法子,咱听懂了。\
\说白了就是驱虎吞狼,以夷制夷。\
\但这些瘦虎,可不见得敢围攻那头狼王..\略微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四肢,朱元璋缓缓自座位上起身,转而看向漠南草原所在的方向。
尽管他在御极称帝之后,再未\御驾亲征\,但那些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蒙古鞑子,一直是他的心病,迫切希望能够得到一副\良药\,使其药到病除。
现如今,曹爽的言论虽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仍无法让他彻底下定决心,毕竟无论是在塞外设立藩镇卫所,亦或者与蒙古鞑子\茶马互市\,其背后所涉及到的细枝末节都远超旁人想象。
稍有不慎,便会玩火自焚,平白为大明树立一个强敌。
若有可能,他还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个肉眼可见,直接削减蒙古部落的方子,而不是寄希望于通过茶马互市,笼络蒙古各部。
毕竟此等失败的例子,在历史长河中不胜枚举。
\老爷子可是觉得这法子难以见效?\一瞧朱元璋凝眉不语的模样,曹爽便猜到了其心中所想,心中感慨不已。
不愧是出身微末,亲手推翻了蒙元统治,恢复汉人山河的洪武大帝,其战略眼光远非常人能够比拟。
电光火石之间便瞧出了最大的隐患:蒙古诸部难以对大明生出敬畏之心,纵使一时臣服,也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起到削弱蒙古部落的效果。
实话实说,如今塞外草原上的情况,确实要比\隆庆和议\时期严峻复杂许多,哪怕北元大汗的派系发生了更迭,但作为\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北元大汗依旧能够在名义上节制草原上的所有蒙古部落。
反观\隆庆和议\时期,彼时草原上最为强盛的蒙古部落乃是统一了\右翼三万户\的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至于名义上是蒙古各部领袖的\蒙古大汗\则是领着势力大不如前的\左翼三万户\被迫西迁至河套平原,不敢与其争锋。
可以说,在长达将近两百年的\内讧\中,蒙古大汗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像现在这样,哪怕是在与明朝的战事中屡战屡败,但依旧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先生,\不待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