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这可如何是好..\
磕磕绊绊的描述中,李景隆终是将一切的来龙去脉叙述完毕,并将充斥着希望的目光投向上首的\四叔\朱棣。
他虽然不知晓一向对他还算疼爱的\舅爷\朱元璋为何突然选择\大义灭亲\,但为今之计却也只能请\四叔\朱棣替他对朱元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继而收回成命了。
毕竟出发日本倭国这件差事,实在是九死一生呐。
\九江,实不相瞒,\吞咽了一口唾沫,燕王朱棣在犹豫少许之后,终是选择将\实情\托盘而出:\这件事,其实是孤和父皇一块决定的...\
咣!
未等朱棣将话说完,便听得一声巨响,本就在座位上坐立难安的曹国公李景隆竟是扑通一声瘫软在地,脸上写满了绝望和死寂。
彻底没救了!
闹了半天,原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是被他视为救命稻草的\四叔\。
\既然如此,微臣待会回府之后,便命人准备后事..\
终究是\虎父无犬子\,李景隆在意识到大势所趋之后,便是苦笑着起身,并踉跄着朝着外间而去,似乎已是坦然接受了前往日本倭国送死的事实。
\胡闹,何至于此!\
\不就是去趟日本倭国嘛,何至于这般要死要活的?\
眼瞅着宛如行尸走肉的李景隆即将离开官厅,燕王朱棣终是反应了过来,赶忙让身旁的内侍拦住李景隆的去路,将其重新拉了回来。
闻听此话,李景隆当即梗着脖子回怼道:\殿下,日本倭国那是啥地方,您不是不清楚,咱们大明都和他断交多长时间了?\
大明建立初期,虽是因为信息偏差等缘故,导致大明未能准确向实际掌控日本大权的\幕府将军\下达旨意,但两国间多多少少还算有些联系。
尤其是那掌控大权的\幕府将军\虽然没有立刻答应朱元璋要求其称臣纳贡并解决倭寇的要求,但对大明的态度还算恭敬,规规矩矩的将出访的使臣礼送出国。
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明和日本倭国之间的关系便因为南朝怀良亲王的种种举措而变得骤然紧张。
尤其是在前两年,朱元璋在审查\李善长谋反\案的时候,方才被大明屡禁不绝的倭寇竟然在暗中向李善长提供兵刃甲胄,并试图刺王杀驾的时候,更是直接切断了与日本倭国的全部外交关系。
如今朱元璋有意重新恢复与日本的联系,谁知道日本国内会不会有人朱元璋昔日之举动怀恨在心,继而波及到他这位主使身上?
这日本倭国,又不是没有弑杀大明使臣的先例。
\九江,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在李景隆有些不善的眼神中,燕王朱棣连忙摆了摆手,知无不尽的将曹爽近些时日有关于日本倭国的一切推论尽数告知于眼前的\大侄子\。
日本倭国终究是弹丸之地,国内资源贫瘠匮乏,自隋唐时期便不断派遣使者,汲取中原王朝的先进文化和物资。
前宋时期,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停靠在泉州港口的日本商船不知凡几。
哪怕是蒙元皇帝忽必烈在经历了\蒙日战争\的失利,愤而切断了与日本之间的贸易之后,依旧未能阻挡蒙古王工与色目人在私下里与日本倭国进行的贸易往来。
唯有朱元璋在建国称帝之后,因为不满日本当权者桀骜不驯的态度,直接颁布了\海禁\的命令,要求包括朝廷在内的一切船只,不得随意出海,从根本上切断了与日本的经济往来和联系。
前些年的时候,日本倭国内部因为\南北朝\对峙的缘故,暂且顾不上着手解决这些事,但如今日本倭国分列数十年的\南北朝\时期已是被彻底结束,各式各样的需求与矛盾也随之摆在了\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桌案之上。
此等情况之下,那位实际掌控着日本国内军政大权的\幕府将军\必然迫切渴望恢复与大明之间的贸易关系,继而缓解其国内矛盾。
除此之外,那位与他年纪相仿的\幕府将军\也希望通过得到大明的册封和承认来稳固其地位,继而维系其统治。
\殿下,\勉强吞咽了一口唾沫之后,早已目瞪口呆的曹国公李景隆转而不敢置信的迟疑道:\如此说来,出访日本倭国并非九死一生?\
\何止不是九死一生,这是一件真真正正的美差。\见李景隆的态度已然不似最初那般消极,燕王朱棣的眉眼间重新恢复了最初的笑意,并且神神秘秘的揶揄道。
\哎呦,我的好四叔,你就别卖关子了。\眼见得朱棣竟是欲言又止,曹国公李景隆赶忙催促道:\此话怎样?\
他就知道,以他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绝不至于被\大义灭亲\。
\父皇前段时间召集重臣议事,并且着手恢复各地船舶司,命令广东福建等地官兵整军备战的旨意,你应该有所耳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