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了一口唾沫之后,心中震惊到无以复加的朱元璋终是反应了过来,哆哆嗦嗦的询问道。
要是民风彪悍,远离帝国中枢数千里之外的西南边陲,当地的百姓们生活困苦倒也罢了,但这江浙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以富庶见长,更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
此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之下,浙东的百姓们岂会没有活路?
\因为天子为浙东地区定下的高额赋税。\
迎着朱元璋恍然的眼神,曹爽微微提高了嗓音,简洁明白了的道出了隐匿于水面之下的\暗流\。
\不可能..\
闻听此话,一向对曹爽推崇备至的朱元璋却是罕见的露出了不满之色,甚至有些粗暴的反驳道。
浙东乃是鱼米之乡,赋税比北方的\山河四省\有所提高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些增长的赋税绝不会成为压倒浙东百姓的稻草,甚至达到令其没有活路的程度。
曹爽此话,有些危言耸听了。
\不可能吗?\望着情绪有些激动的朱元璋,曹爽倒也没有太多意外,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得益于还算清明的吏治,以及连年的风调雨顺,浙东等地的百姓们一直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安宁\,没有\暴雷\。
但这\不堪一击\的和平景象,却不是他坐视大明商税漏洞百出,而无动于衷的理由。
\咳咳,\正当曹爽准备为朱元璋\指点迷津\的时候,在其眼中理应不熟悉朝廷\内政\的燕王朱棣却像是恍然大悟般开口:\父..老爷子,这事您还真是错怪曹先生了。\
\浙东等地的赋税,确实有些不太一样..\
嗯?
此话一出,朱元璋身上原本有些犀利的气势顿时一滞,其炯炯有神的双眸也是下意识的看向朱棣,并且闪过了一抹狐疑。
人心隔肚皮,若是曹爽的一面之词,他或许还不会将其放在心上,甚至还会嗤之以鼻;但眼前的朱棣可是被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培养,并且委以重任的嫡子,说话的分量自然也不一样。
\老爷子,您莫不是忘了?\知子莫若父,瞧着朱元璋脸上那欲言又止的神情,燕王朱棣便是主动开口解释道:\洪武元年,陛下下旨分封诸王,咱家老五朱橚便被封为吴王,封地为浙江杭州府。\
\但因杭州乃是我大明的税收重地,陛下担心将其作为老五封地,会直接影响到朝廷的财政收入,故将其改封为周王,封地定为河南开封府。\
一句惊醒梦中人。
经过朱棣的\提醒\之后,人老多忘事的朱元璋猛然回想起被他遗忘在脑海深处的一桩\陈年旧事\。
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他在洪武元年册封诸王的时候,对自己和结发妻子马皇后诞下的\嫡子\,可谓是呈现出了不加掩饰的偏袒。
其中嫡长子朱标被册封为\太子\,直接明确其储君的地位,次子朱樉则是被授予了王爵中最为尊贵的\亲王\,封地也是赫赫有名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府。
三子朱棡被册封为\晋王\,封地定在山西太原府,扼守北方之门户,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为前元首都。
至于五子朱橚,作为年纪最小的嫡子,直接被自己授予了尚未建国称帝时的\吴王\爵位,封地为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杭州府。
彼时的时候,无论是他,亦或者满朝文武,均是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毕竟父母疼爱妻儿乃是人之常情,杭州府虽是富庶,但相比较手握重兵的秦晋燕三王而言,却也不算什么。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及至吴王朱橚即将就藩杭州府,他准备命令有司官员,提前修建王府的时候,却是被当时杭州知府的一封奏本给吓到了。
原因无他,洪武十三年,杭州府向朝廷缴纳的\赋税\竟是比与其齐名的苏州府高出了五成不止,远远超过同样以富庶而闻名的常州府,扬州府,淮安府等地。
考虑到杭州府在朝廷的税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方才\忍痛\将吴王朱橚改封为\周王\,令其就藩河南开封府。
自此之后,他再未动过将皇子封地定在南方的念头,以免影响到中枢朝廷的财政税收。
\燕王殿下的意思是,杭州府的赋税远高于南方其余府县?\定了定心神之后,颇有些云里雾里的朱元璋便是有些迷茫的询问道。
按理来说,地方上收取的赋税多应该是一件好事才对,毕竟唯有百姓安居乐业,才能有能力缴纳更多的赋税才是。
此情此景,怎么看也不像曹爽口中的\百姓没有活路\。
\额,您还是听先生怎么说吧。\挠了挠头之后,对此一知半解的燕王朱棣便是悻悻的坐回了之前的位置,不敢继续卖弄风骚。
事实上,他之所以还记得这桩陈年旧事,皆是因为朱橚当年在知晓自己被改封为周王的时候,三天两头便跑去向他发牢骚,惹得他不胜其烦。
\老爷子恐怕有所不知,浙东等地因为张士诚的原因,导致陛下在建国称帝之后屡次提高其赋税,使得浙东百姓每年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