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的寺庙,净慈寺在历史的长河中虽是几经兴衰,但却一直屹立不倒,并在南宋年间达到了巅峰,被南宋朝廷评定为江南禅院的\五山\之一,与另一座千年古寺\灵隐寺\齐名。
漫步于闹中取静的寺庙之中,感受着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以及鸟语花香,竟是让人隐隐有些恍惚,仿佛置若仙境。
\不愧是天下闻名的净慈寺,果然名不虚传。\
即便已然在禅房中落座,沁人心神的花香早已不见,但回想起刚刚的见闻,自扬州府而来的富商李霖仍是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他本以为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已是足够\别有洞天\,但当他迈入这净慈寺不对寻常香客开放的后院之后,方才知晓自己有些坐井观天了。
这净慈寺哪里还是供养佛祖的宗教寺庙,这分明就是一座耗费重金打造的江南园林!
\香主谬赞了。\闻言,广济和尚便是微微一笑,并在李霖受宠若惊的眼神中,亲自为其煮上一壶清茶,诱人的香气顷刻间便弥漫在整个禅房之中。
\好茶。\
虽然茶水尚未入口,但见多识广的李霖仅从这扑面而来的香气便判断出,此刻正在茶壶中翻滚的茶叶必然是上佳之选,价值不菲。
\老僧只怕招待不周,入不了香客的法眼。\
\毕竟若是未能让香客满意,不仅失了礼数,日后流传出去,还会被其余的师兄弟们笑话呐。\
广济和尚熟练的打开茶壶,将滚烫的茶水倒入质地精良的茶杯,并递到了李霖的手中,深邃的眼眸中涌动着异样的光彩。
\大师言重了。\像是听懂了广济和尚的言外之意,嘴角一直挂着淡笑的李霖突然挺直了身子,并意有所指的说道:\老朽今日乃是有求而来。\
\还望广济大师看在佛祖的面子上,伸以援手。\
此话一出,禅房中淡然素雅的气氛便是一滞,广济和尚也有模有样的双手合十,念诵了一声佛号:\出家人以慈悲为怀。\
\香主不若有话直说..\
尽管早就知晓了眼前富商的来意,但广济和尚仍是不愿意戳破这层窗户纸,毕竟眼下是这李霖有求于他。
\也罢,\沉默片刻,李霖像是下定了决心,脸上露出了一抹苦笑,以嘲弄的语气揶揄道:\敢叫大师知晓,靠着年轻时的机遇,老朽在扬州府倒也攒下了些许家财,日子虽是过的清苦些,但也能够维持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
假若不是亲眼瞧见了眼前富商刚刚还城外码头上前呼后拥的排场,以及其腰间材质上佳,技艺精良,一瞧便是出自大家之手的古玉,广济和尚或许真的会相信眼前这其貌不扬的老翁,只是一名平平无奇的小商贩罢了。
\只可惜前些时日官府突然下了命令,说是朝廷要恢复各地的船舶司衙门,并且还从户部衙门派了不少人,说是要核查各地的田亩丁册,为来年的收税做准备。\
\大师,您来评评理,\说到动情处,李霖枯瘦的脸颊竟是隐隐有些狰狞,沙哑的声音也夹杂着一抹凶狠:\这不是要断了老朽一家老小的生计吗。\
虽说官府严禁民间百姓私下贩盐,但这淮扬之地自古以来便是盐运种地,朝廷半数以上的盐场尽皆集中在两淮附近,那\盐场\背后所充斥的无穷财富,让人忍不住挑战朝廷的律法。
靠着祖上留下来的余财,他趁着前元势力重新洗牌的当口,成功与管理盐场的官吏们搭上了关系,并在其默许之下,开始从事\私盐\的生意。
因为懂得\做人\,他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便由一名平平无奇的小商人,成长为扬州城中有头有脸的富商。
但因为洪武皇帝\重农抑商\的缘故,哪怕他身价不菲,在明显上依旧不能招摇,并且还要时常遭受那些税吏们的为难。
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也为了维系自身的利益,他自然而然便打起了\逃税漏税\的主意,以免每年都要缴纳那积少成多的田税。
早些年的时候,他靠着在扬州府积攒的人脉关系,成功将名下的诸多田亩地产转移至那些表面上自命不凡,背地里谄媚恭顺的读书人名下,并借此省去了大量的钱财。
只是随着这些读书人陆陆续续考取功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之后,他那些挂靠在其名下的土地便逐渐无处遁形,需要不断重新寻找新的人选。
如此几次操作下来,他便是有些筋疲力尽,并希望能够找到一劳永逸,彻底免去赋税的办法。
为此,他便将主意打到了佛教寺庙的头上。
\阿弥陀佛,老僧明白香主的难处了。\
微微拱了拱手,广济和尚便在李霖意外的眼神中缓缓起身,并自身后的抽屉出拿出了一份账本模样的册子,神情淡然的说道:\这杭州府,像香主这样有苦衷的人,老僧认识不少。\
\最后他们都在老僧这里得到了解决的法子,满意离去。\
\但净慈寺前不久刚刚遭遇了一场山火,后院尚有一座大殿未曾修缮,却不知香主是否愿意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