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汇集了整个南方腹地精华所在的大明国都,南京城在历史上曾作为多个政权的国都,城池规模屡屡得到扩建,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
此时日头已是偏西,城中运河波光粼粼,倒映着垂柳绿荫,城中各处也是熠熠生辉,已有心急难耐的文人骚客徘徊在秦淮河畔,等待着夜晚的花灯初上。
宽敞的街道上,一名风尘仆仆的骑士高居于战马之上,无心欣赏身旁繁华富庶的街市,只是逆着头顶夕阳的余晖,直奔位于城池正中的通政司衙门而去,惹得街道上的行商走卒纷纷绕道。
他的怀中,藏着燕王朱棣的亲笔书信,要在第一时间交予紫禁城中的天子过目。
...
...
乾清宫中,在批阅完最后一封奏本之后,身披长袍的朱元璋缓缓起身,有些吃力的捶打着早已酸涩作痛的腰肢,一双炯炯有神的眸子则是不由自主的望向窗外,叫人不知晓其心中所想。
朱棣虽是陪同曹爽出京赶赴杭州府查案不过数日,但各式各样的牛鬼蛇神却悉数冒了出来,有人弹劾旨意曹爽的\履历\,有人指责朱棣权柄过甚,还有人以朝廷收取\秋粮\在即,请求召回曹爽一行人。
总而言之,这些人就一个要求:即刻停止调查杭州府的\商税\。
\哼,一群乱臣贼子,\半晌,朱元璋缓缓将目光收回,转而面带不屑的嘲弄道。
他生于乱世,起于微末,不知经历了多少阴谋诡计,自是知晓朝中的这些御史言官们越是\郑重其事\,越代表其做贼心虚。
看来这大明的赋税,真的像曹先生所说,漏洞百出,否则那些\乱臣贼子\何至于如此激动,不惜使劲浑身解数,只为了让自己迫于各方施加的压力,将曹先生召回。
\陛下,\正当朱元璋想入非非的时候,其耳畔旁便是响起了一道小心翼翼的声音,老太监朴仁猛如鬼魅般出现,手中还捏着一封有些褶皱的书信。
瞧其脸上的神情,隐隐还有些惶然。
\出啥事了?\朱元璋虽是上了年纪,但眼神还算好使,一眼便瞧见了朴仁猛脸上不加掩饰的惶然,沙哑的声音中也涌现了一抹杀意。
看样子,朝中的那些\乱臣贼子们\这是又找事了?
\燕王殿下密奏,半个时辰前刚刚抵京。\
在朱元璋诧异眼神的注视下,老太监朴仁猛毕恭毕敬的将手中书信呈递,并自作主张的挥手屏退了乾清宫暖阁中的宫娥内侍。
对于朴仁猛的\小动作\,朱元璋虽是未予理会,但眼眸中也流露出一抹欣赏。
他这两年,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长,已是能够明显感觉到,曾经铁板一块的紫禁城逐渐开始\漏风\,背地里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让咱瞧瞧,曹先生都查到了些什么,\自言自语的低喃了一句之后,朱元璋便是急不可耐的掀开了手中的书信。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朱元璋可不认为自己那个汹涌善战的四儿子,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便迅速摸清杭州府的\虚实\,并且如实上奏。
无需多说,这信件中的内容,必然都是出自那位宛如谪仙降世的曹先生之手。
\放肆!\
\乱臣贼子焉敢如此!\
不过是几个呼吸的功夫,原本嘴角还含着笑容的朱元璋便是变得怒目圆睁,其犹如惊雷的咆哮声也是猛然在暖阁中炸响,吓得朴仁猛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
他已是能够明显感觉到朱元璋身上由内而外的杀气。
\好一个低买高卖,好一个剥削百姓..\
冰冷的声音自朱元璋的唇齿间涌出,他目之所及之处,正好停留在杭州府富绅豪商利用朝廷征收赋税之际,肆意压低蚕丝和桑布价格的种种行为。
此等行为,与两军交战之时,利用百姓人心惶惶,肆意哄抬粮价的黑心商人有何区别!
\锦衣卫呢?\
\蒋瓛是干什么吃的?老四在怕什么?这还用跟咱上奏?\大声叫骂了一句之后,朱元璋便是气势汹汹的回到桌案后,并拿起御笔在信件上开始标注:\这些黑心的商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给咱杀了!\
尽管朱元璋的话语中满是对朱棣的不满,但匍匐在地的老太监朴仁猛却是敏锐察觉到朱元璋的脸上并无任何责怪之意,甚至隐隐还有些欣慰。
古来帝王皆多疑,纵然是血浓于水的父子,在那至高无上的权利面前,也时常会互相猜忌。
那锦衣卫终究是\天子亲军\,除却朱元璋之外,再也无人有资格调动;如今燕王朱棣这避开锦衣卫,单独上奏的行为,果然是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朱元璋继续查看着手中书信。
\儿臣现已查明,杭州府官商勾结,城中富商们自官府手中获取度牒,令家中子弟假冒佛教僧侣,行那耕田免税之特权。\
\杭州府五成以上的土地,尽皆隐匿于佛教寺庙名下。\
砰!
沉闷的碰撞声响起,洪武皇帝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