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一阵风起,于树梢上缓缓下坠的落叶被吹得七零八落,并最终落在了乾清宫前的白玉阶上,为这座崭新的大明帝都增添了一丝落寞萧瑟之感。
乾清宫暖阁中,杭州府进贡的丝绒地摊上散落着如雪花般的奏本,洪武皇帝朱元璋气势如虹,满脸阴霾的盯着手中的奏本,其身上由内而外的杀意和戾气让殿宇内的温度都在不知不觉下降了不少。
\好一群胆大包天的乱臣贼子。\
\有一个浙江布政使陈立。\
\咱真是瞎了眼,将这等鬼迷心窍的昏庸之辈,提拔到一省布政使的位置。\
半晌,暖阁中令人窒息的沉默终是被朱元璋咬牙切齿的怒吼声所打破,角落处屏气凝神多时的宫娥内侍们也得以趁机喘了一口气。
\陛下息怒,当心气坏了身体。\
尽管知晓朱元璋此刻正在气头上,但老太监朴仁猛仍是硬着头皮,小心翼翼的劝谏了一句,并默默捡起被朱元璋在情急之下,直接甩到地摊上的奏本。
\息怒,还要咱怎么息怒?!\
闻言,朱元璋脸上的激动之色更甚,一双仿佛能够窥伺人心的虎眸也是不由自主的看向窗外,盯着杭州府所在的方向。
半炷香前,锦衣卫和通政司同时送来奏本,让他得以了解在过去数天时间里,杭州府经历了怎样的\暗流涌动\。
\堂堂一省布政使,不想着造福百姓,却终日光想着培养扶持自己在官场的势力。\
\如若那陈立光是尸餐素位倒也罢了,但其偏偏为了自己头上的官帽子,默许麾下官员们与城中的富绅豪商沆瀣一气,变着法的坑害百姓。\
怒骂了一句之后,朱元璋又将目光移向手中由朱棣亲笔手写的奏本,上面详细记载着以陈立为首的浙江官员,在杭州府的种种罪行。
\传令,即刻将陈立及相关涉事官员尽数处死,其家产充公变卖,以弥补杭州城中百姓的损失,并将其妻女打入教坊司,男丁悉数贬往辽东从军。\
没多久,朱元璋余怒未消的咆哮声便是再度于乾清宫暖阁中响起,惹得伺候其多年的老太监朴仁猛不由得露出了一抹诧异之色。
虽说杭州府的那些官员们罪大恶极,但其终究不是寻常庶民,不可贸然将其处死,燕王殿下选择将这些人绳之以法,悉数押回京师,交由天子发落,实乃合情合理。
他只是诧异,以朱元璋那\冷血薄情\的性子,居然只是简单将这些官员处死了事,而不是像前些年那样采取\剥皮揎草\或者五马分尸等让人闻之色变的酷刑,甚至连对待这些罪臣的家属,朱元璋也没有按照官员的牙牌籍贯,进行一场\三族严选\。
对待\乱臣贼子\一向冷血刻薄的朱元璋,何时变得这般\仁慈\了?
\乱臣贼子,为何屡禁不绝呐..\
暴怒之中的朱元璋全然没有察觉到身旁老太监脸上的异样,只是无力的靠在身后龙椅上,发出一声惆怅的长叹。
如若按照他以前的性子,必然会对杭州府这些涉事官员们\挫骨扬灰\,从而对其余官员们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只可惜他终究是上了年纪,开始逐渐接受那些曾经让他嗤之以鼻的神学。
记得多年前,锦衣卫曾向他密奏,说是民间曾有犯官家属私下诅咒,说他杀伐过重,来日必遭反噬。
彼时的他丝毫没有将其放在心上,而是微微一笑将这些妄议君上的犯官家属一并处死,送他们与自己的亲人团聚。
只是当他接连遭受嫡长孙病逝,结发妻子病逝,嫡长子病逝这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内心却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丝动摇。
尽管时隔多日,但他依旧清楚记得,他在南京锦衣卫诏狱,从曹爽口中听到的那些匪夷所思,却似乎又颇有道理的言论。
秦王朱樉性情暴戾,苛责虐待王府侍从,来日必会自尝恶果。
晋王朱棡贪图口舌之欲,酷爱重盐重油的食物,身体情况不容乐观。
\陛下,这还有一封杭州知府的折子..\
不知过了多久,老太监朴仁猛终是将散落一地的奏本收拾完毕,并将其中一封被特意标注的奏本,递到朱元璋的身前。
他虽然不知晓杭州府具体发生了什么,但瞧朱元璋如此大动干戈,乃至于杀气腾腾的模样,想来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等情况之下,这杭州知府居然还能够\幸免于难\,倒是出乎他的预料。
\杭州知府?\
在朴仁猛的提醒之下,朱元璋方才后知后觉的想起来,他刚刚似乎并没有将朱棣的奏本尽数看完。
\杭州知府虞谦就任履职不过数月,任内虽然碌碌无为,但皆因其试图整顿杭州乱象,被布政使陈立联合诸多本地官员架空所致。\
\儿臣现已查明,虞谦为人清廉能干,未曾收受过任何贿赂,也没有与那些乱臣贼子产生过半点瓜葛,当对其网开一面,以观后效。\
\哼,碌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