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费仲过来,向商纣王奏报。
“大王,定是姜子牙那贼子干的。”
“是他,对,也只能是他了。”
商纣王冷笑一声,狗贼,可惜没能宰了他。
【公元1061年,刚刚战败的姜子牙代替西伯侯姬昌监理姬周的朝政,他明白,要是不快点给殷商制造麻烦,让殷商疲于奔命,姬周必亡!】
【同年,姜子牙回到了东夷旧部,面见了他昔日的兄弟姐妹,出身东夷贵族的他,策反了一些归顺殷商的东夷部落,联合其他东夷部落,开始叛乱,攻打殷商。】
【商纣王只能暂时放下内政,再次出兵,征伐的东夷,并把西伯侯囚禁在羑里,等待战后在处置西伯侯姬昌,以及造反叛乱的周国。】
(啊啊啊,历史啊,为什么是这样?)
(东夷进攻殷商,竟然是姜子牙策反的。)
(姜子牙是东夷人?)
(姜子牙是东夷人很奇怪吗?你们是历史一点不读啊,《吕氏春秋》记载:太公望,东夷之士也!
他出身东夷,祖籍在东海之滨。
而姜子牙出生在吕地,东吕乡东吕人(今山东省日照市),因此,姜子牙以吕为氏,也叫吕子牙。
祖籍,驻地,都是在殷商东夷的势力范围,你说是不是东夷人?)
(姜子牙之所以能当殷商的官,是因为他所在的方国部落被殷商征服了,整个部落都归顺了殷商,他出身东夷贵族,按照世袭制得到了的官职。)
(这么讲历史不就通了。)
(商纣王手下都是一些什么神鬼牛神。)
(突然就有点心疼我商纣王了。)
(你身边都是敌军啊。)
大明
崇祯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
姜子牙是东夷人。
还策反东夷归顺的诸侯叛乱。
难道不应该是纣王无道,百姓反了,怎么感觉姜子牙等人才是大反派。
站在皇帝的角度,姜子牙的行为怎么说也跟忠臣不沾边吧。
怪不得咱大明的老祖宗要把他丢出武庙。
这一刻,崇祯感觉自己长脑子了。
【东夷叛乱,商纣王举国伐东夷,开始了历时长达十数年的战争。】
【为什么战争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因为东夷很大,东夷的占领范围相当于殷商的面积,而商纣王实际统治的实力只占殷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东夷的势力是商纣王的三倍。】
【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商纣王为了获得胜利,还组建一只大象骑兵,在东夷的故事中,商纣王是一个喜欢把东夷人挂在象牙上的魔头。】
【最终,经过十数年的战争,东夷终于臣服在了殷商统治之下,炎黄的版图瞬间暴增一倍。】
【商纣王征服东夷之后,开始经营东夷,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种植耕作技巧,冶铁制陶技术,大力发展商业,还特地修建一条通往东夷的高速公路,加强殷商对于东夷的开发和控制。】
【有人说商纣王残暴,可是却不知道,正是因为他不残暴,所以才遗留了严重的问题。】
【征伐东夷的过程中,商纣王获得了几十万的战俘,如果他选择跟白起一样,把这些人全部坑杀,东夷就永远无法反抗殷商的统治。】
天幕中,画面一闪。
商纣王看着乌央乌央的俘虏,脸色凝重。
飞廉建议道:“东夷乃是蛮夷,不知感恩,杀了永久后患。”
但商纣王却轻轻摇头:“东夷乃是炎黄先祖东迁留下了一支血脉,也是我炎黄子孙,我殷商应该教化之。”
【商纣王没有用残暴的手段坑杀俘虏,反而想让他们成为殷商子民,融入殷商。】
【可问题来了,殷商末年,之所以大战不断,东夷屡次侵犯,归根结底是因为小冰河时代来临,当时的土地已经无法养活那么多的人口。】
【商纣王吸纳了八百诸侯的人口,又吸收了的东夷的人口,殷商的粮食已经无法养活他们了,面对这种情况,商纣王只能再次向南征伐,寻找更温暖肥沃的土地养活子民。】
【帝辛十六年,商纣王举兵攻伐淮夷,东南夷,开始向淮河流域,长江流域进军。】
地图上,代表殷商的版图在不断扩大。
如同水漫金山一样,殷商的开疆拓土就跟老虎吃天,巨蟒吞鲸。
【帝辛二十八年,商纣王攻占了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甚至进军到了东南沿海,生生让殷商的版图在他手中扩展了三倍多。】
【为了开发新的到了领地,帝辛只能留下大量的兵卒,维护当地的统治,教导土著耕种,冶铁。】
【这是炎黄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长江和东南沿海流域,传播了炎黄的文化,把炎黄子孙的烙印深深的根植在这片热诚的土地上。】
(这才是上古人皇该干的事情,内有诸侯作乱,外有蛮夷侵扰,他果断先攘外。)
(齐鲁大地,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开发第一人。)
(开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