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非常清楚这两人一唱一和,就是来奚落自己,他气的手指颤动,怒骂两人,不懂得什么叫做孝悌礼仪,真是白读了圣贤之书。
三国·蜀汉
刘封看到天幕之后,特意在守上庸城之前,他先去了一趟荆州,先去拜访关羽。
关羽用最为盛大的礼节招待了刘封,面对刘备这个继子,关羽的心情是复杂的。
他其实很害怕跟刘封相处,因为刘封总是在试探他的态度,这一次也一样。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刘封直接开门见山的问:
“关将军,有件事想要问一问,如果阿父百年之后,您觉得,阿父该把基业传给我呢,还是传给阿斗弟弟?”
关羽一口酒直接就喷了出来。
用得着这么直接吗?
他支支吾吾的不想说话,因为这就是一个送命题啊!
这比那些女人在扛塔上叫嚷着,他和婆婆一起落水,身为丈夫应该救谁的问题更可怕。
因为刘封这次镇守的是上庸城,他关羽镇守的是荆州,如果刘封见死不救,或者故意迁延迟缓,那真是能害死他的。
刘封见关羽不肯正面回答,他指了指天幕:
“你看人家晋文侯姬仇,都不相信自己的亲子,应该相信自己的继承者。”
“难道关将军不这么认为吗?”
关羽被问得实在没办法了,他知道今天不说出态度来,刘封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只能实话实说,毕竟在关二爷这人就是主打一个忠义两全。
“刘封,你和阿斗谁继承咱们季汉的基业,我的意见不重要,我只听大哥的,大哥让我拥护谁,我就拥护谁。”
“好好好,真是忠心的关二爷!”
刘封握着筷子的手微微用力,咔嚓一声,一双实木筷子被他折成了两段。
刘备选谁还用问吗?
傻子都知道,刘备倾向于自己的亲儿子。
刘封哈哈大笑,但笑意却不达眼底:
“希望关将军不后悔今日的选择,刘封来日一定百倍偿还关将军的知遇之恩!”
“我们走!”
刘峰一甩猩红色的披风,转身大步离开。
关羽长叹一声,大哥误我呀!
你自己能生儿子,你为啥要弄一个继子呢?
有了继子,又有了亲儿子,你就应该早点确定继承权的问题。
哪怕让这两人分出个生死来也行。
你这么模棱两可,你这不是逼着刘封造反吗?
关羽看着天幕,有时候感觉,刘备还真不如晋文侯姬仇,你看晋文侯姬仇人家就很清醒。
晋文侯姬仇喜欢申侯之女吗?不喜欢!
希望申侯女的儿子继承他的基业吗,更不喜欢!
但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报仇,他最后还是把申侯女的儿子立为了太子!
格局这才叫格局!
大哥,你学着点。
…………
天幕下,各个时空的皇帝,太子,大臣们都在讨论这件事。
很多人不赞成晋文侯姬仇的做法,但对晋文侯姬仇能这么做,却心生敬佩。
毕竟很少有人能够摆脱伦理道德的束缚,能够完全无视理法,无视规则,只认凭自己的好恶做事。
但这样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
南宋,
秦桧就在一旁冷嘲热讽:
“这些人把晋文侯姬仇吹成了诸葛孔明,结果晋文侯姬仇,还不是相信了秦文公?”
“这跟他相信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区别?”
“还不是一样相信别人能为他报仇,”
“把自己最重要的希望寄托在人性之上,才是最为可笑的。”
秦桧这一次说的是真话,而不是愚民的,毕竟这就是他跪舔金人爸爸得出的经验。
很多士大夫阶层也露出了鄙夷之色。
他们纷纷以道德制高点来批判这件事。
“秦大人说的没错,晋文侯姬仇看似不相信人性,其实只是不相信自己的儿子而已,碰到了秦文公,还不是相信了人性?”
“不过就是把猫叫了个咪而已,只是秦文公,或许在能力上,或许在远近亲疏上,比他的儿子更值得晋文侯姬仇相信而已。”
“以前觉得晋文侯姬仇的智谋,是一个诸葛亮,现在看来,也就一般了。”
“如果是我的话,我两个都不相信,就这点上,应该让晋文侯姬仇多来向我取取经。”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这一次武将们都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
毕竟相信秦文公,也是相信人性啊,难道秦文公就能够履行他的诺言吗?
秦桧见这么多人赞成自己,他得意洋洋,想要自己发个弹幕庆祝一下。
可是弹幕中,却显示他是千古罪人,让他闭嘴,直接给他禁麦了,这把秦桧差点气了个半死。
他只能找了另外一个官吏,让这人帮他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