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弃妇重生,拐个皇子拽上天! > 第470章 断了两条财路

第470章 断了两条财路

    挖掘地下暗河要花费多长时间谁也不清楚,运气好的话,一年半载有可能,运气差一点,三年五年或是更长也可能。
    一切都是未知,在这过程中亦会发生许多意外。
    看着底下大眼瞪小眼的众朝臣,东临老国主的决心更坚定了几分。
    他记得王后曾经提起过,在她生活的国家,有一个地方叫吐鲁番,那里最有名的坎儿井,可灌溉近十万亩良田,也被称为地下运河。
    讲到此处,王后还给他讲西游记,说师徒四人路过火焰山时,一度被困住,后来借用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把火扑灭,这才继续往西天而去。
    当时他只顾着听故事,几乎到了入迷的程度,对王后说的坎儿井反而印象并不深刻。
    听说那个吐鲁番跟东临的气候所差无几,地表温度高,中午的时候,往沙中埋个鸡蛋,很快就能熟。
    可那个地方如今成了沙漠绿洲,造福了一方百姓,使他们的后辈再也不必为水源而发愁。
    所谓暗河其实就是春夏秋的雨水,以及冰川及积雪融水渗入到地下形成的。
    人们通过山体自然坡度,将其引至地表,以满足炎热地区生活用水需求。
    许知意给的图纸上画出开采出暗河后,如何修建竖井、暗渠、明渠和蓄水池。
    看着颇为复杂,但东临老国主知道,这事一旦真的成功,将是载入史书的功绩。
    水源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除了维持人们正常用水需要,还可以灌溉庄稼。
    东临老国主希望他的百姓,乃至他们的子子孙孙都不必再受缺水的困扰。
    总有一天,东临也会成为一片绿洲,到那时与各国连通商路,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涌进来。
    而东临的特产也可以运向其他国家,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东临,走进东临。
    东临城所居人口不少,可其他城镇因为地处偏远,气候炎热,好多都荒废了。
    要是能以此多引进些人口,他愿意从自己私库中拿出金子重新修葺城池及房屋。
    眼前仿佛出现了那副欣欣向荣的画面。
    鲁巴克依旧跪着,时不时抬眼打量老国王的神色,此时还不是一天最热的时间,可他后背的衣裳早就被汗给浸透。
    “朕不计较,不代表朕就是个瞎子聋子,要不要朕把那些矿的去处一一向众爱卿说明啊?”
    明晃晃的威胁,可大臣们敢怒不敢言,一个个扑通跪倒在地。
    “陛下圣明,是臣等目光短浅!陛下今日所提之事,臣等没有任何意见!”
    东临老国主有种扬眉吐气的痛快之感,就连一旁的内侍也觉得心中痛快。
    自王后死后,东临老国主就很少在某件事上这么较真了,就连大臣们私下吞没开采出的金矿,他也只当不知。
    虽说东临不缺钱,可也没有平白送人的道理。
    这些人得了便宜还卖乖,大概是真的忘本了!
    真是老虎不发威,就当老国主是病猫了!
    内侍暗戳想着,嘴角不由微微上翘。
    乌雪睡醒了,灵活跳上龙案,自上而下看着跪了一地的大臣。
    这小畜生是什么眼神?
    他们分明从一只兔子眼中看到了不屑和鄙夷。
    东临老国主好脾气的任由乌雪重新趴在龙案上,红色的眼珠子滴溜溜地打量众人。
    “看来朕的乌雪也觉得朕这提议甚好,既然众爱卿都这么说了,此事宜早不宜迟,工部尚书就着手准备起来吧!等拟好了章程拿来给朕瞧瞧!”
    至于人力和银钱,根本无需担心。
    到处都缺水,庄稼几乎难以存活,闲下来的人就多了,朝廷修渠乃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又有工钱拿,不怕没人报名。
    严格来说,东临老国主并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他太过仁慈,对于大臣们私底下的动作也视而不见。
    只是因为东临所处位置特殊,周围有开采不尽的矿山,军晌给得足,参军的人就多,兵强马壮,其他国家虽觊觎,却不敢轻易来犯。
    如今卓克王子娶了东临和亲的郡主,打破了之前那种微妙的关系,虽未明说,可也算是同盟了。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老国主算是倾尽所有,把东临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也能安居乐业。
    老国主不叫起,大臣们就只能乖乖跪着。
    殿内安静得一时可闻针落,墙边摆着的水漏滴滴答答响个不停,淡淡的清香味弥漫在空气中。
    东临老国主仿佛看不到他们还跪着,自顾自地逗弄着乌雪。
    “朕新得了制冰的法子,此后,东临再用冰,无需千里迢迢去其他地方采买了!”
    这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众大臣目瞪口呆。
    这么多的国家,每年就属东临用冰量最大,以至于好些地方在冬季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冰块,以便东临商队前来采买。
    他们再用特殊的法子将冰一路运回东临,融化的也有近三成。
    所以冰块的一度卖出了天价。
    有人忍不住扭头看了看天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