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83章 曹仁终过乱阵,两蔡得见曹操。

第83章 曹仁终过乱阵,两蔡得见曹操。

    曹仁大军缓行慢进,欲与李通汇合,然而,等行至义阳谷的时候,却只见方圆数十里若非石垒堆土,便是满地的尸体。
    尸身皆负箭矢,死状凄惨。
    曹仁大惊,不觉失言:
    “莫非神鬼之地乎!”
    遂命军士查验,皆是汝南之兵遗体。
    曹仁不敢托大,将所见之事尽数回禀曹操。
    曹操亦心惊不已,问及荀攸,程昱两位谋士。
    程昱思量许久,瞳孔骤然一缩:“莫非是传说中的八阵图?”
    曹操问道:“何为八阵图?”
    程昱神色凛重:“其源可溯于上古黄帝之时,后经姜太公、司马穰苴、管仲、孙武等辈赓续改良、增益完备。然岁月悠悠,此阵几近失传,未曾想今时今日,竟有人可复演此阵!”
    “此阵可破乎?”
    程昱怔然的摇摇头:“若得布阵之人授与八门方位,方可走脱,否则必绝命于此。”
    “什么?”
    “丞相,恕在下直言。”
    “讲!”
    “李通将军……恐为曹仁将军挡去一劫。”
    “哦?”
    曹操抚髯思索。
    按程昱的思路,若非李通先至此地,恐怕入阵的就是曹仁的大军了。
    现在的李通或已被擒,或已无命在,可不是为曹仁挡了一劫?
    “未必!”
    荀攸的话让曹操心中陡然一震。
    然其接下来的猜想,非但未能稍解曹操忧虑,反令其忧思愈甚。
    “我观此八阵,石堆之数,与浓雾所罩之处相关,可吞数万兵马,却不能吞数十万雄师。”
    “你的意思,曹仁即便至此,亦未能被此阵所累?”
    荀攸点点头:
    “所以,故意拖延主军,以吞李通兵马,才是那诸葛亮真正的目的。”
    曹操眉头紧锁,只觉得脊背发凉,头皮发麻。
    但大军总不可能困毙于此,遂命曹仁大军盾兵在外,枪矛兵在内,军卒前后手握长矛相连,继续行军。
    果然,未能再遇险难。
    当然,也未能得见李通部幸存兵马。
    探马回报,前方三十里便是樊城。
    言樊城大门紧锁,城头旌旗林立,铁甲森森,似严阵以待。
    曹仁兵疲,担心刘备以养精之部出城劫营,故不敢驱兵至城下。
    他命部队就地驻扎,严防死守,然后向身后各队通报军情。
    曹操得知,赞许道:“曹仁知耻后勇,此举甚为稳妥,先扎好营寨,等大军尽至,再一鼓作气攻破樊城。”
    接着数日,五队人马皆到。
    而恰在这时,两人两骑抵达曹操驻扎之地。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蔡瑁之弟,蔡中蔡和!
    要问此二人为何会来此地,还要从半个月前说起。
    那时,文聘刚入襄阳,被蔡瑁所求,救其三位弟弟出牢狱。
    文聘未有半分犹豫,立刻召其旧部,放三人出牢。
    蔡瑁因此引文聘为挚友,对其深信不疑。
    而后,他听闻曹操大军缓行慢进,又听其姐说城内士族百姓躁动不安,刘表又恐有托刘备,立刘琦的动作。
    蔡瑁担心刘备借此先夺襄阳,便想提前派人与曹公联络,里应外合,两面夹击,以助曹公速平刘备。
    为使曹公信任,蔡瑁便使其二位弟弟过江,绕太和山小路去见曹公。
    二人快马疾驰,然后绕到樊城之北。
    在这里,并未看见曹操部队。
    又往北而去三十里,终于在别山谷口得见曹操的大军。
    蔡中、蔡和得见曹操,当即拜倒在地,献出樊城布防图,言辞恳切,以表甘效犬马之劳。
    曹操端坐帐中,鄙视的看着此二人,又隐有狐疑之色。
    但他还是考虑了荀攸之前的意见。
    投诚者以善待,方使荆州之士归心。
    “刘景升既未仙逝,何故投我?”
    曹操喝了一口茶,漫不经心道。
    他对无故投敌之人终无半分好感。
    “景升公欲托刘备,刘备与我蔡家却为死敌。”
    二人诚恳回应,理由倒还算充分。
    “汝二人既诚心来投,刘备军中隐秘机要,可否详述?”
    蔡中抱拳道:“吾等久仰曹公威名,特来投效,愿助曹公荡平刘备。刘备依樊城之险顽抗,然其军中粮草皆仰仗襄阳供给。吾兄蔡瑁愿断其粮草,困刘备于樊城,使其自溃。”
    “哦?”这番话着实让曹操心头一震。
    他多差斥候,探闻樊城粮草的确皆为襄阳供给,若真能断樊城粮草,刘备岂不是必败无疑?
    再看跪在地上的二人,虽然面非忠义之士,但神色诚恳笃定,不像在说谎。
    曹操笑着抿了一口茶。
    忠义之士,倒不会如此二人这般了。
    “既如此,刘备岂不必败乎?”
    蔡和却道:“不然!”
    “刘备可有逃脱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